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衛教講座》專家精闢解析什麼是《過動症》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金城報導。
點閱率:620
字型大小:

由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主辦的六場衛教講座活動,金門縣場次昨日在中正國小舉辦,吸引一百多位教師及學生家長參加。一起深入了解什麼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ADHD)。
九十八年赤子心ADHD衛教講座適性教養工作坊金門縣場次,昨日上午九時起在中正國小視聽教室舉行。並安排由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秘書長蔡美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王華沛、長庚醫院林口分院心智科醫師黃玉書,分別就「ADHD親師情緒支持與資源運用」、「ADHD適性教養策略」、「ADHD個案研討實例」進行分析、講解。
長庚醫院林口分院心智科醫師黃玉書指出,ADHD可分為三種亞型,包括:注意力不足型、過動衝動型、綜合型三種。而大家都習慣叫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小朋友為「過動兒」,但其實他們不見得好動。
黃玉書指出,台灣地區學齡兒童ADHD盛行率與就醫率方面,台灣有百分之五至七的學齡兒童患有ADHD,約有二十多萬的小朋友受到此疾病的困擾。而男童的罹病率是女童的三到四倍,國一學生的盛行率更高達百分之七點五。因此,平均每個班級都至少有一個過動兒,而二十多萬名ADHD學齡孩童中,尋求正確管道就醫人數僅約一萬人(百分之五)。
黃玉書並指出,美國教育部、國家衛生院以及所有重要醫療及精神治療、心理學與教育團體,已將ADHD視為一種身體功能受損性疾病(腦部)。而歐美各國兒科醫學會、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均已針對ADHD制定明確的診斷及治療準則。而針對ADHD不同時期的特癥,黃玉書指出,學齡前常出現特癥有:好動、無法專注、容易跌倒或受傷、常受兄弟或同儕打架,少數會有破壞行為;動作笨拙,少數伴隨有協調性活動發展落後的現象…等。學齡期常出現特癥有:上課時坐不住、容易插話、搶著說話、寫作業拖拖拉拉、不會安排、丟三落四、學習問題、成績落後、容易出意外…等。在青少年時期,出現的特癥有:成績退步,學習動機減弱;少數有逃課或暴力行為;行為衝動,易叛逆頂嘴;容易沉溺於網路;自卑、結交朋友困難…等。
黃玉書強調,未獲得適當認識或治療時,ADHD會為許多家庭及我們的社會帶來顯著負擔│而其成本難以計算;因此,認識ADHD行為症狀是ADHD管理過程中的第一步。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