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金門社區營造豐收年
2008年是金門社區營造豐收的一年,全年度共有十五個社區營造點,在全國社區營造計畫之執行績效中獲評為「甲等」,並獲增加補助經費,民眾凝聚的向心力使社區「動」起來了!其中,委員的意見為「基層主管全力奉獻社造工作之熱誠,令人感佩,亦能掌握社區特色及生態議題作為推動之重點」,更能鼓舞基層推動社區營造的夥伴。
金門縣文化局於2008年底舉辦社區營造博覽會活動,當天現場不受寒流來襲的影響,仍舊吸引爆滿人潮到場參加。參展單位以文字、圖片、影片及表演活動,展示社區營造成果,加上合作劇團的活潑表演及藝人的精彩演出,使得大家得以共同分享社造成果。
金門社區營造點成員,包括蔡厝民享社區、金門休閒農漁業促進會、燕南山社區、庵前社區、王氏宗親會、南門社區、新前墩社區及萬安堂管委會等,於活動當天展示社區營造成果,包括:社區刊物、社區影像、社區技藝、社區生態、社區文史、社區保育、社區歲月風華錄、社區報導等。有些社區強調生態資源特色與保育工作的重要;有的社區重新探訪歷史古道,做實地踏查;有的社區重建古代書院,形成當地觀光熱點;有的社區以傳統編織工藝、樂團演奏、舞蹈演出來凝聚社區向心力,型態繁多,不一而足。表演團體有榮光社區、東西山前社區、群聲南樂社、湖峰社區、合作劇團及藝人,不管是腰鼓舞、鑼鼓陣、南管樂、社區劇場或是藝人律動演出,在主持人串場帶動之下,現場氣氛活絡,吸引了大小朋友群湧向前,互動之間更帶來現場的高潮,也讓到場的親子歡度一個充實的週末假日。
而以往各社區營造演出皆以古樂為主,今年有新型態-社區劇場出現,成為社區營造的重點項目,合作劇團以兒童戲劇製作方式並結合地方文史資料,促使其故事化、小說化、劇本化,活化文史資料,並結合文史工作者參與劇本撰寫,培力社區劇場師資以協助社區居民組織劇團及場景佈置與工作能力。
金門傳統戲劇原本就是社區生活的重要休閒活動,但經過長久壓抑,以及現代化衝擊人民生活形態,造成傳統戲曲式微,社區生活頓時轉為封閉式家庭內部活動。
透過「社區劇場」的推動,其「居民參與」的特質,可作為社區營造操作參考,並藉由親子共同參與創作增進親子關係。
另外,要創造出獨樹一格的觀光魅力,就要有吸引人的故事。金門社會充滿活力,如果能將社區生活經驗,民俗風情、文化資產、產業發展、生態多樣性等種種故事,透過社區居民調查及轉化,以共同創作方式,發展出以在地故事為底本的社區劇場、社區劇本、社區紀錄及社區繪本等等,透過居民的寫作、述說、演出,不僅能使社區的記憶世代流傳,更增添金門文化觀光的獨特性。
2009年在前一年全國社區營造計畫之執行績效中獲評為甲等的基礎下,金門縣文化局表示將續推動社區總體營造,鼓勵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培養社區意識,建立人與人以及人與社區的新關係,使居民與社區形成互惠共生的生命共同體,並將嘗試各種創新實驗性作法,讓金門的社區營造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