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鹽董座來訪洽詢合作開發水資源商機
金門製鹽工業有七百餘年歷史,現在已經荒廢,縣長李炷烽昨日接待台鹽公司董事長洪璽曜,希望在台鹽協助下重新開發鹽田風光,打造觀光新景點。
台鹽公司董事長洪璽曜,是於昨日上午前往金門縣政府拜會縣長李炷烽。李炷烽就金門「西園鹽場」和文化館,如能由台鹽公司協助復原或充實設備,做為文化資產的提供教育解說或觀光體驗,一定能成為金門觀光新景點。
洪璽曜也在稍後親自走訪西園鹽場一趟後,建議園區舖軌道,引進鹽田觀光火車頭,未來可以供觀光客乘坐,來欣賞鹽田風光。
洪璽曜昨日上午九時二十分,在前國大代表楊肅元,以及金門縣文化局局長李錫隆、課長周祥敏陪同,於前往金門縣政府拜會縣長李炷烽時,李炷烽也致贈金酒和紀念品歡迎。
縣長李炷烽也對於台鹽做得有聲有色,對於洪璽曜建議,金酒公司如有興趣,也可以合作開發水的產品,是希望台鹽能和金酒公司碰面,當面接觸談一談。
李炷烽也以金門昔日鹽場已關閉,台鹽如能協助復原或充實設備,做為文化資產的提供教育解說或觀光體驗,先恢復一、兩池,讓觀光客體驗曬鹽流程,並提供教育解說,只要議會同意,並可委託台鹽經營,西園鹽場一定能成為金門觀光新景點。
洪璽曜隨後也在文化局長李錫隆等人陪同,親自走訪西園鹽場一趟。他建議,鹽區可以弄一個軌道,將協調布袋鹽田看是以購買或何種方式,弄一部鹽田觀光火車頭,未來可以供觀光客乘坐,逛一圈欣賞鹽田風光。只是,舖設軌道技術和鹽田觀光火車頭引進,許多問題還待克服解決。
洪璽曜並對於與金門縣政府合作開發西園鹽場觀光產業很有意願,他並提出規劃重新恢復老鹽田、鋪設鹽田軌道等構想,並且表示,將繼續與縣府進一步洽談合作細節。
根據文化局長李錫隆表示,鹽業是金門早期最重要的產業文化,史載:「金門之建場徵鹽,始自元朝大德元年(1297年)……」,場轄十埕至今已有七百餘年歷史。歷經歲月的變遷,而現今唯一存在的鹽埕舊址,就是「西園鹽場」。
而元成宗大德元年(西元一二九七年),金門開始建場徵鹽。場轄十埕,埕分上下,上埕為:永安、官鎮、田墩、沙尾、浦頭;下埕為:斗門、南垵、保林、東沙、烈嶼。除了保林埕、東沙埕、烈嶼埕外,其餘七埕都在金門島的東北角。
永安埕,就是今天的西園鹽場,金門目前僅存的鹽場遺址。
在民國初年,金門尚餘三處鹽場,民國二十二年春,福建鹽務管理局令剷除僅存之三處鹽場,鹽場一度荒廢。至民國二十七年日軍佔領金門,改建西園鹽場,才再度曬鹽。抗戰勝利後不久,金門在戰地政務的治理下,恢復了西園鹽場的鹽業生產。但因鹽業產製不敷成本,經營困難,於民國八十四年七月一日宣佈關閉西園鹽場,劃下了七百餘年金門鹽產業的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