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渡金廈縣府今開中外記者會向世界發聲
─泳渡金廈、永度和平─「2009金廈海域泳渡」8月15日下水;金門縣政府將於今(15)日下午2時假台北喜來登大飯店地下二樓日月廳召開中外媒體記者會,向全世界宣布傳達這項兩岸分治一甲子歲月以來,首度以官方對官方模式合辦的體育交流盛事,成為世人矚目焦點。
60年前,在金門發生了一場歷史性的古寧頭戰役,自此而後,金門成為捍衛台灣安全的軍事最前線;60年後,在金門同樣有一場歷史性的盛會—泳渡金廈海域。金門縣長李炷烽表示,這場60年來的第一次盛會,歷史將會留下紀錄,參與的人都能分享歷史的機緣。
金門縣政府和廈門市政府聯手共辦「2009金廈海域泳渡活動」,8月15日上午11時40分在廈門椰風寨舉行下水開幕儀式,一百位菁英泳士當天將由廈門環島路椰風寨附近海灘下水,游過金廈海域,經過禁限制水域(通稱中線),在烈嶼(小金門)的雙口海岸「登陸」。
從廈門椰風寨與小金門雙口之間的直線距離為6000公尺,但受潮汐海流的牽引,泳渡的距離將拉長到8500公尺。對泳士們而言,游過的3個多小時,是一甲子歲月的等待與期盼,卻也象徵為兩岸人民游出無數甲子和平的美好未來。這趟歷史性的海泳之旅,對於泳士的耐力與體力都將是一大考驗。
為了使這次的海泳有萬全的準備,主辦單位將於6月17日、7月17日舉行兩次試游熱身演練,藉以瞭解金廈之間高深莫測的海流,也適時探測泳道的安全與維護之道。活動係由大陸中國游泳協會、台灣中華成人游泳協,兩泳協會協辦,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贊助。
參加這次活動的選手人數一百名,由雙方各選五十名選手參加,我方參加的資格需為中華民國國民,年齡從18歲至45歲(1991年至1964年出生者),選手必須能在游泳池2小時30分鐘內游完1萬公尺,且1百公尺需70秒內完成;錄取者並需參加培訓。參加泳渡選手選拔報名人員應繳交切結書,並在獲選後繳交醫院體檢合格書。
據了解,這項歷史性的活動,雙方對安全保障都表極度之重視,居於安全、危機處理之考量,雙方密切研商,不但分別在兩岸建置緊急救護組織,隨行泳道加強戒護,採行共同通訊頻道和防護救生組織和裝備,期達滴水不漏建置安全維護網絡系統。
配合百位勇將全安泳渡,金、廈兩政府在金廈海域建立起三層戒護網絡│第一層:泳渡路線內層,每一位泳者都安排一艘獨木舟全程跟隨戒護;第二層:泳渡路線中層,安排水上摩托車、IRB、FRB水上救生艇機動戒護;第三層:兩岸指揮工作船艇(含救護)。三層戒護保護泳士們的安全。
金門縣政府提報與廈門市政府合辦泳渡金廈海域活動計畫,係於今年3月24日獲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同意,這是兩岸分治60年來,首度以地方政府對地方政府模式合辦的體育交流。為了推動這項兩岸歷史性的體育活動,「兩門」人員展開積極的磋商、協調,同時各自組成工作團隊進行籌備。
為了推廣活動品牌,方便活動組織,金廈雙方共同於6月間分別在大陸、台灣地區展開會徽公開徵集活動,7月初共同評選出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活動會徽製作活動旗幟,8月15日配合泳渡活動運用。會徽設計方向在:能表達海域泳渡的項目特點,表達出金廈兩門和諧、共同發展的願望,並要能體現出現代特徵和時尚氣息。
金廈泳渡活動不計名次,所有參加活動並在規定時間游完全程的泳士,將於8月15日晚間在金門縣立體育場廣場舉行的「泳將之夜迎賓宴」頒發證書,屆時將有近三千多位來自兩岸三地參加第七屆搶灘料羅灣金門海上長泳的國內、外嘉賓,為這項歷史性的紀錄作見證及喝采。8月15日的金廈泳渡活動結束之後,接著就是8月16日上午的「2009搶灘料羅灣│第七屆金門海上長泳」活動登場,金門從民國92年開始,一連七年在曾經是砲火連天的料羅灣舉行,國內、大陸泳客蜂擁而至,長泳愛好者共享金門的碧海藍天,蔚成兩岸三地極受歡迎的海泳活動。
金門曾經是捍衛台海安全的烽火最前哨,自2001年開始實施小三通之後,金門正蛻變成為兩岸和平交流的第一線;不論是過去的「殺戮戰場」,抑或是未來的「和平廣場」,金門都努力扮演著重要、積極而有貢獻的角色。自小三通實施以來,更有效的促進「兩門」的體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