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打造新金門厝陽明專區規劃報告出爐

發布日期:
記者: 楊水詠/縣府報導。
點閱率:515

 金門特定區計畫「閩南建築專用區-陽明地區」先期評估與規劃期中成果報告出爐;金門縣政府昨天召開審查會議,聽取規劃單位報告陽明閩南建築專用區規劃內容;在審查會中,對於以綠建築為主,傳統閩南建築文化為輔的規劃理念,獲得與會審查委員認同與支持,希望構成新另類閩南建築,且成為金門東島地方重鎮,帶動觀光與繁榮。 
 這項「閩南建築專用區-陽明地區」先期評估與規劃期中階段完成事項有:一、基礎資料調查及分析,包含基地氣候、地形、週邊交通及環境、現況調查及現有法令分析;二是社區配合規劃:整體規劃願景及構想、社區整體規劃配置、規劃時應考量閩南築之文化及地方特方;三、住宅類型初步規劃:整理地方性建築之形制、構件、材料、工法、色彩等方面,以及草擬區內建築設計之準則,作為後續建築設計之遵循方向;研擬評估閩南建築專用區內之住宅類型及規模(如單棟、雙拼或連棟式住宅類型及規模;包含一層樓式、二層樓式及三層樓式之建築)。
 由縣府主任秘書盧志輝主持的金門特定區計畫「閩南建築專用區-陽明地區」先期評估與規劃期中成果報告審查會議,昨天下午二時假縣府第三會議室召開舉行,與會人員有建設局長李增財、地政局長林德恭,以及學者專家符宏仁等人,並聽取規劃單位金技的成果報告內容。 
 在審查會中,盧志輝致詞感謝金門技術學院協助做閩南建築專用區規劃,且是縣府極力推動的特有建築型態,希望利用陽明現有的空間,作一個完整的規劃案,發展閩南特有建築文化及地方特色。 
 規劃單位提出「新金門厝」的設計課題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以及建築的在地知識與地域性。同時,規劃單位認為金門縣政府可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提供進行基礎研究與研擬設計補助機制,進而成為可以遵循的規範。另外,因應島嶼環境特性及「節能減碳」全球議題,新金門厝必須考量生態因素及符合「綠建築」指標。 
 「閩南建築專用區-陽明地區」基地土地約十三點五公頃,規劃理念與構想以綠建築為主,傳統閩南建築文化為輔、邀請國際知名建築師設計、未來縣府所在地之規模等各項之理念;而整體規劃設計,規劃單位提出梳式佈局,以及前低後高、坐山觀局的立地條件,呈現空間的特色。 
 在單元設計理念上,規劃單位提出以一落二櫸頭之合院配置型態,一邊櫸頭部分則以喬木形式化,牆基則仿砌石材樣式,屋頂採單斜面,有利於雨水收集,中庭保持哉的形式,入口可採前後進出方式,戶數共一百五十五戶,其中單戶可採二層或二層半形式。 
 規劃單位指出,「閩南建築專用區-陽明地區」規畫計畫更是區域計劃中之重要一環,因此如能邀請世界著名建築師前來打造陽明專區,並同時進行國際競圖,相信陽明專區不僅未來是吸台灣及大陸觀光客前來朝聖之地,在國際建築地位上,必然產生無價之廣告效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