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接受青年日報專訪》李縣長﹕不再戰爭是兩岸人民最大願望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縣府報導。
點閱率:827
字型大小:

 縣長李炷烽昨日接受青年日報記者梁郭士賢專訪,強調古寧頭戰役今年屆滿六十週年,回顧漫長的一甲子歲月,紀念此節日應不能再淪為誰勝誰敗的凸顯,最重要的是要給予昔日戰死沙場的忠靈應有的定位和安置。
李炷烽指出,對於古寧頭戰役的發生前,大軍的突如其來,當時兵荒馬亂,卻帶來機會和剝奪,軍隊借用、搶用民房,產生很多後遺症。而軍事勤務補償條例這十年來,國防部當時決定的不是很週延,不能將一些發生的事情,歸咎於是國軍個人的行為,政府應負起責任,讓當年陳年老案能獲得完整、美好的結局。
他指出,政府是延續性的,對於國軍當年因軍事勤務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補償,能給予精神撫慰和彌補的空間。相對的,土地問題也是如此。而做為負責任的政府應透過有效的清理,將該是國有的土地還給國家,縣有的土地還給金門縣政府,屬於私人的土地還給所有權人。
李炷烽指出,古寧頭戰役一役,金門對台灣的影響,就是穩定了後方台灣的安定。但從國家、民族的觀點來看,卻是民族的悲哀,中國形成是一個分裂國家,就像五代十國一樣,悲慘的是民眾。而六十年的歲月過去了,歷史的短暫,幸與不幸由兩岸各自解讀。但隨兩岸關係的進展,兩個制度有了比較、修正和融合的機會。
李炷烽也表示,歷史總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當年古寧村也因此戰役,造成流離四徙和向外延伸。但國共戰爭不論誰勝誰敗,未來不要再有戰爭發生,則是兩岸人民最大的期待和願望。
他也以其父親當年從南洋回到金門,被強制牽著一隻騾馬參與軍事勤務,後來騾馬自己跑回家,父親也隨著回來,算是幸運。但也對於當年戰死軍魂、國魂,在民間都有為李光前將軍建廟,國防部應像美國一樣,為這塊土地戰死沙場者找回骸骨,同樣的,戰死的人民解放軍,也一樣給予好的安排。
李炷烽指出,從心理學來看,痛苦記憶很快遺忘。戰爭也一樣,隨歲月侵蝕被逐漸淡忘,但作為政府則不能遺忘,尤其對戰死沙場者在精神肯定有其必要。政府應更積極做好,尤其是人道關懷表達最重要。
他並指出,國防部應對古寧頭戰役參戰官兵,竭盡所能建置兵籍資料等。金門縣政府也將為這些為國捐軀者,將姓名等鐫刻在古寧頭和平廣場,供後人憑弔、追思、感念。
李炷烽也中肯建議國防部,要從國家發展定位看待金門,軍備競賽則要做澈底檢討。他也不諱言指出,目前戰爭型態已改變,國軍對於戰爭思維也要改變,在戰爭不會解決問題,能從國軍營房和生活設施改善做起,心態隨時代調整,讓兩岸各安其位、各自發展,才是兩岸人民之福。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