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探測砲塚軍方伸援手

發布日期:
記者: 蔡家蓁/金城報導。
點閱率:553

搶救古物,軍民聯手出擊!金門防衛指揮部昨日出動排雷大隊協助金門縣金城鎮南門出土古砲群的砲塚遺址探勘,經過一個半小時的探測,偵測出有金屬反應,由於附近仍置放不少鋼筋,到底地下物是古砲,還是鋼筋「攪局」,仍有待進一步開挖,才能釐清;不過軍方協助推動保存古物的行動,仍受到文化局長李錫隆的大力讚揚與肯定。
昨日上午九時許,金門縣文化局長李錫隆偕同課長郭朝暉陪同金防部工兵組組長王維智上校與二名排雷大隊隊員到金城鎮南門發現出土古砲群的遺址,實地進行探測。
 排雷大隊攜帶可探測地下3公尺的磁性探測儀、探測地下1公尺的地雷搜索器等儀器,會同金門縣文化局官員進行南門砲塚遺址探測,為開挖預作準備。
王維智表示,南門砲塚現場偵測出多處金屬反應,顯示出地下可能還有火砲,或是工地金屬廢棄物,必須開挖才能釐清,開挖過程如有需要邊挖邊測,金防部願全力配合人力和裝備,為保存古蹟盡力。
對於軍方的鼎力相助,李錫隆表示,這是全國首次國軍支援文化資產保存工作,相當值得肯定。
李錫隆也透露,這片砲塚遺跡自5月初開挖地基,挖出20門古砲,地下露頭顯示至少還有8門砲,金門縣文化局已先後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黃一農、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陳維鈞現場會勘。
根據黃一農的勘查,南門出土的古砲群鏽蝕嚴重,未見銘文,依型制及材質判斷,頗接近17世紀之砲,應屬「紅夷型前膛裝填式滑膛鑄鐵砲」,他並建議已見於土層的古砲,必須取出,連同出土古砲鑑定清理、除鏽復原並保存展示。
金門縣文化局指出,經過黃一農會勘,肯定南門古砲群為海峽兩岸一次出土古砲最多紀錄,證實金門在明清軍事地位重要,基於具有特殊歷史意義,聘請陳維鈞從今日開始展開測繪、取土和開挖,以利後續研究展示。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