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講習談創意與美感
文建會於昨日在金門舉辦「公共藝術實務講習」,吸引四十多位地區鄉親報名參加,文化局長李錫隆在致詞時表示,希望透過講座讓民眾對公共藝術有更多的認知,往後在建築空間的設計,可以加入更多的創意與美感。
是項講座於昨日上午九時假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二樓的視聽室展開,活動以公共藝術為主題,舉辦全天之實務講習課程,包括文建會專門委員黃素貞、科員李潔明與文化局長李錫隆等人都到場參與。
李錫隆表示,文建會建築空間若沒有公共藝術就會顯得呆板,相反的有公共藝術的加持,會讓建築空間更有文化氣息;李錫隆表示,文建會在民國81年才開始獎助文化藝術,十多年以來,全台約有一千多件公共藝術作品。
李錫隆說,而金門地區從九十五年開始也陸續有公共藝術作品進駐文化園區、海巡、金門農工職校等地,還有很多工程也陸續有公共藝術的施做。
昨日課程除了介紹推廣藝術美學的政策,也引領聽眾透過影像走訪許多經由藝術設置後,轉換為精彩有趣的地點,一同欣賞台灣各地傑出的建設成果。
文建會表示,文建會自民國81年公布實施「文化藝術獎助條例」第九條以來,台灣的公共空間從此有了呼吸藝術的契機,一條看似單純的法令,被外界賦予改善台灣建築物與環境的重大任務,以及牽涉到中央與地方龐大的公務體系之複雜問題,也許是讓人跌破眼鏡而始料未及的!經過不斷的討論與實驗示範之後,87年初文建會訂定發布「公共藝術設置辦法」,從此正式開啟台灣公共藝術設置之門。
公共藝術設置的課題,關係到藝術家、社區民眾與政府興辦機關三方面,不僅是藝術家的創作空間,另外還聯繫著空間、環境、建築、景觀、社區民眾等客體元素的相互激盪,是一項重要而複雜的藝術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