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耗資近三千萬榮湖人工濕地變生態公園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碧蓮/縣府報導。
點閱率:506

 金門自來水廠斥資新台幣近三千萬元,成功打造「榮湖人工濕地」,今(13日)將由縣長李炷烽主持下正式啟用,象徵著金門重視水資源永續利用的具體展現;人工濕地全區綠意盎然,景色怡人,名副其實是一座生態公園,將成為居民休閒的好去處,以及提供學校戶外教學場所,寓教於樂。
 榮湖污水廠目前每日處理水量約600CMD。水廠以人工開挖方式,將佔地8000平方公尺之公有土地,打造為「榮湖人工濕地」,將排放水利用管線導引至該濕地,以涵養地下水資源。另人工濕地所形成之淺水塘,導入周邊自然水體,可間接提供作為附近澆灌使用,以解決附近缺水灌溉之問題。 
 「榮湖人工濕地」,係委由德眾工程顧問公司辦理規劃設計監造,並納入「水資源回收中心排放水回收再利用工程(第二期)」契約中,由巨鵬水電工程有限公司承包施做,結算工程經費計新台幣2881萬8088元,加計規劃設計監造費,決算總實支金額共新台幣2908萬9644元。 
 其中,溼地部分共1207萬9964元,在總面積約8000平方公尺之範圍內,栽植了喬木約200株、灌木上萬株、水生植物(含挺水、浮水、沉水等)共約1800株等植生各若干,並設置有引水道溪流區、生態島、觀察步道及解說設施等,整治後全區綠意盎然,景色怡人,也是一座生態公園,成為居民休閒的好去處,以及提供學校戶外教學場所。
 據自來水廠廠長翁自保指出,金門目前計有12座大型湖泊列為民生用水水源地,並限制農民汲水灌溉,再加上地區雨量少,分佈不均等不利天候因素,影響地區農業發展之用水需求與植生綠化,因此如何以永續概念有效利用地區有限的水資源,成了金門發展的重要課題。
翁自保表示,去年在李縣長指示之下,依照「金門縣永續發展策略」白皮書之行動方案:『加強污水處理與回收利用』之策略,向水利署長官的支持與協助下,爭取離島基金補助3210萬元,辦理太湖及榮湖兩座污水處理廠之放流水回收再利用,透過人工濕地之淨化,涵養地下水資源,期達到「循環使用水資源」之永續發展目標。 
 翁自保說,水廠目前計有五座污水處理廠,其中擎天污水處理廠已於94年辦理回收再利用,每天約提供林務所太武山苗圃150噸之回收水使用,另金城污水處理廠之排放水亦就近提供鎮公所、養工所、林務所抽取作為金城地區之公園花木與行道樹澆灌,每天約可提供1900噸。 
 至於,太湖污水處理廠,每日約為1,100~1,500噸的排放水,以抽水系統將排放水輸送至后壟溪上游,以自然淨化功能涵養地下水資源,俟流至農試所附近,再以取水井將淨化之放流水抽送至林務所,供其林木澆灌,減少抽取其他水資源之耗用。  
 翁自保強調,由於地區污水廠係處理生活污水,並無工業廢水之污染,經處理水質歷年來檢測,幾乎不含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其濁度在8以下,化學需氧量(COD)在25㎎/L左右,符合水源水質標準25㎎/L之規定,比太湖原水97年平均值27.4㎎/L,榮湖47.1㎎/L,田浦水庫49.9㎎/L還低,將回收處理水導入自然水體,間接作為林木花卉及農業澆灌係安全的。
 因受氣候、地形等天然條件之限制,金門地區年平均降雨量僅1,074mm,不及台灣年平均降雨量2,515mm的一半,而地區年平均蒸發量卻高達1,653mm,形成雨量少,蒸發量大之乾燥氣候,且降雨主要發生在每年4到9月間,約佔總降雨量之74%,每年10月至隔年3月僅佔年降雨量之26%。 
 金門屬海島地型,並無巨川長流及大型水庫,致蓄水不易,水源不足,預估到民國110年,其民生用水之中成長需求,每日尚有4517噸的供水缺口。另外台灣地區的平均降雨量僅及世界平均值的1/7,屬缺水國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