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金門大橋縣府盼中央早日定案
金門大橋興建,為金門各界所關注。金門縣政府就希望中央早日真正定案,以利工程正式推動發包、興建。
金門縣政府工務局昨向中央相關部會簡報金門大橋建設計畫後續作業時指出,在相關上位政策走向上,「金馬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方案」業經行政院核定備查,將列為「第三期離島綜合建設方案(100│103年)」的指導原則,並由行政院離島建設指導委員會推動。其中金門大橋建設計畫,尚涉及興建時機、工程技術、財務計畫、經費籌措及分攤、後續維護管理等情事,應由相關部會協助金門縣政府研擬相關計畫,循序推動。
工務局指出,金門(烈)大橋建設計畫,其預期效益及影響上,包括:藉由陸運運輸服務串聯大、小金門;水電通信管線附掛需求;促進地方觀光發展;人道關懷之醫療救援;消防及緊急救災救援;定量的經濟效益等。
工務局指出,金門大橋建設計畫之經濟效益評估,經金馬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中為一明確詳盡之評估分析,評估之計畫淨現值(NPV)為十一點八億元,計畫之內生報酬率(IRR)為百分之六點零三,益本比為一點二八,此三項指標顯示金門大橋興建計畫具經濟可行性。
大橋興建全長方面,縣府工務局指出,九十二年國道新建工程局金門大橋興建計畫綜合規劃報告,北路廊由湖下至后頭,全長約五點四公里。橋面配置,基本路寬十五公尺,採雙向兩快車道兩混合車道配置;設計年限一百年;計畫期程六年(設計一年、施工五年)。至於基礎型式方面,規劃階段大橋基礎預計配有六十五座,型式有以下三種:一、沉箱基礎。二、基樁支承版式基礎。三、鋼管井筒重力式基礎。設計階段依地質探勘結果再行檢討相關細節。
在橋樑上部結構方面,規劃階段考量材料特性、結構特性、施工性、景觀性與經濟性後,已建議主橋段採用脊背橋型式,設計階段再行檢討相關細節。邊橋段方面,採雙斷面預力混凝土箱型梁橋,跨徑一百五十至九十公尺,梁深由八點五公尺變化至三點二公尺,設計階段再行檢討相關細節。至於引橋段方面,引橋段一端連接橋段,另一端則連接兩側大小金門的地面段,全橋段主要座落於海邊的沙灘上及淺灘區。跨徑四十五公尺的連續等斷面預力混凝土箱型梁橋,梁深三點二公尺,設計階段再行檢討相關細節。
在興建時機上,縣府工務局指出,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辦理之「金馬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建議本建設計畫實有其必要性、可行性及迫切性,且前已獲政策同意,為彰顯政府積極回應民意,並促進地方經濟,金門大橋應儘速興建(亦應由相關部會協助研擬,循序推動)。
有關資金籌措來源方面,依行政院中華民國九十年七月二十七日台九十交字第○四四○一八號函,興建金門跨海大橋工程經費之負擔比例,原則上中央負擔三分之二,金門縣政府負擔三分之一,惟金門縣政府之負擔部分不得低於十億元。
在執行策略上,金門縣政府建請中央責由交通部專業工程單位接辦後續興建作業,並由金門縣政府配合辦理。縣府工務局指出,本建設計畫為自澎湖跨海大橋興建後,近年來國內規模最大之海橋工程,考量橋長、海上脊背橋型式皆為國內首例,非地方政府合理負擔範圍,提請交通部核定並責成專職人力或機構專司其職,俾利後續計畫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