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空氣欠佳深受大陸粉塵影響
金門空氣品質不如預期,空氣懸浮微粒較高,中研院研究發現,大陸福建省是建築陶瓷產區,根據化學數據及配合氣象條件,陶瓷廠粉塵逸散及燒陶燃煤污染性氣體及微粒,可能是金門高主要污染來源。本縣環保局昨表示,將建請環保署透過海基、海協兩會協商管道,尋求解決。
根據環保署監測資料,金門地區每年東北季風月份懸浮微粒濃度高,其中,粒徑小於2.5微米細微粒常佔一半以上,且近年濃度有逐年增加趨勢。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金門地區高懸浮微粒化學特性及來源,自2007年11月在金門採樣,目前已完成污染最嚴重的冬天懸浮微粒標本化學成分分析。
中研院研究團隊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懸浮微粒的鐵對鋁質量比值小於平均地殼組成,而與陶瓷廠排放源的特徵比值接近,也與陶瓷業原料黏土礦物的少鐵特性一致;而大陸福建是中國重要建築陶瓷產區之一,根據化學數據及配合氣象條件,陶瓷工廠粉塵逸散,加上燒陶時燃煤產生大量污染性氣體及微粒,可能是金門高懸浮微粒最主要的污染來源。
對於這項研究報告,環保局指出,環保署在金門設置的監測站測得資料顯示,金門受懸浮微粒污染時段以早上3至8時之間為高峰時段,8時後即迅速恢復設定值內,但污染時段內金門島內並無瞬間大規模排放的污染源。
環保局說,研究顯示金門空氣可能是受清晨海面低氣溫及水氣結合來自大陸污染物,而造成二次衍生性污染物,再加上受福建沿海地形、溫度及氣流擾動影響,將所形成的污染物帶往金門。而一水之隔的廈門,也面臨同樣污染問題,環保局在六月間曾派員到廈門拜訪環保部門並進行座談交流,也獲廈門當地環保單位認同,建立設置監測點共識,共同防範污染。
由於金門空氣污染源來自中國大陸,環保局表示,這並非地方單方面能解決,且事涉兩岸議題,將向環保署建請中央列入海峽交流基金會與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協商的議題,尋求兩岸合作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