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國家出版獎金門匠師之美入選
行政院「第一屆國家出版獎—優良政府出版品評選」中,特別頒贈金門縣文化局「評審特別獎」,近期《金門匠師之美》這套非書與電子類,也獲得「第一屆國家出版獎—優良政府出版品評選」入選獎,是全國各縣市中,唯一獲得這一獎項的單位,對於金門縣文化局堪稱是一種榮譽與肯定,文化局長李錫隆今日也將赴台親自領獎,接受表揚。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金門,一個充滿戰地歷史與文化的美地,有著許多在台灣本島看不到的風情。當中,從建築到日常生活使用的器具,都擁有一群在背後默默創作的藝術家,他們被稱為「金門匠師」。其製作內容涵蓋「建築技藝」、「建築裝飾」、「民俗技藝」、「戲服製作」與「陶藝」等等。
而這些看似簡單的古老手藝,實則飽藏了創作者多年深厚功力,同時蘊藏著無限巧思於其中。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這些行業正慢慢地沒落了。
如今,重視歷史保存與文化發展的金門縣,將這些傳統手藝跟老師傅的智慧,收錄在《金門匠師之美》的紀錄片當中。在這些傳統被遺忘之前,作一個完整的影像紀錄,其幕後推手—金門縣文化局,功不可沒。
《金門匠師之美》共有「民俗技藝篇」、「建築技藝篇」、「建築裝飾篇」、「特殊工藝篇」等四大單元:
在「民俗技藝篇」中,介紹了「子婿燈」、「糊紙」與「神主牌雕刻」,這些在以往金門民眾生活中都扮演重要角色,但近年使用量卻漸漸減少,而民眾對於做工要求也不那麼細緻。藉由影片的訪談跟藝術呈現,傳承這些技藝的獨到及珍貴之處。
在「建築技藝篇」的單元裡,集結了傳統建築最重要三種人物「泥匠」、「木匠」、「石匠」,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紀錄了建築雕塑的每一刻。
五顏六色的建築裝飾,是閩南傳統建築中的一大特色,藉由「建築裝飾篇」的介紹,保留每一塊讓人逐漸遺忘、甚至失傳的圖案及裝飾。
最後是帶領大家一同認識在特殊工藝領域上各領風騷的「特殊工藝篇」,看一把不起眼的鋼刀是如何千錘百鍊地由鐵匠製出,看石匠師怎樣打造出金門獨具特色的巨石雕刻、及宗祠裝飾,再看匠師們是如何心靈手巧的縫製一件件偶戲服。
金門縣文化局長李錫隆說,「做一個有文化的人,做一個有記憶的人。」時間,會令人慢慢淡忘這些過往,但金門縣文化局努力不懈的保存計畫,將讓人永遠記住這片美麗景色與前人奮鬥的精神。
金門在2004年7月1日成立了文化局,數年來投入金門閩南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一連推出了《文化金門˙活力島嶼》系列DVD、《文化金門全紀錄》、《金門歷史風雲》等紀錄片,同時也出版數百本地方文史與文學的書籍,出版量冠於全國各縣市,完整記錄了金門人的生活、過去歷史及現今發展。經過長久努力,終於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