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學用它啟發學文兒童心靈
述美國小校長陳為學正在山外社區教小朋友寫作文;昨天,他用一張從一歲就陪伴他成長的四腳小矮凳,啟發學童的觀察力與同理心,讓他們根據實物,運用真情,設定題目,做出文章。
利用擁有半百歲月的老板凳,做為學文兒童心靈的墊腳石-陳為學告訴小朋友:小板凳因為歲月磨蝕,雖然四腳有長有短,卻是他的珍藏;寫文章需要注入情感,至於篇幅或長或短,則非為文的重點!
陳為學一歲時,他的父母央請兵工營的阿兵哥為他用手工製做了一塊釘有鐵鏈的小板凳-用來當做「小木馬」騎乘。
陳為學年紀有多大,小木馬大約就有多大;人與物之間,有著五十幾年快要六十年的老交情。陳為學要學生們聽他和它的故事,觀察和觸摸木馬的坑凹、裂痕;然後用五分鐘想題目,用十分鐘寫短文。小朋友們想出的題目有:老師和板凳、校長的歲月、小板凳的歲月、它的人生、歲月的痕跡……。
學童張鳳桂在陳為學的引導下,寫出如下的內容:……它是誰?它就是有了歲月的小板凳,它有著無數的小傷痕。小板凳是校長的老朋友,我想他不只是校長的玩具,也是陪校長度過酸甜苦辣好朋友!
一名從美國回來的小女生王宇彤則寫如下的內容:陳為學校長有塊小板凳。那一塊小板登從校長一歲就一直跟著他。小板凳是兵工營的叔叔做的……;前面有條拉鏈,可以拉來拉去到處跑,就像一匹小木馬。
在作文課中,陳為學強調:若是沒有感情,就不能寫出好的文章;只要能有內容,文章的長短就不重要!
陳為學是應金門縣金湖鎮山外社區發展協會之邀,為「暑期少年語文研習班」擔任講師;授課時間為七月二十七日到三十一日每日下午三點到四點三十分。地點在山外里公所。他要教小孩把字彙、語詞、語句,用在最適切的地方。
陳為學的著作包括:《金門陳氏志略》、《百樂客詩文集》、《金門下坑史蹟源流》、《下坑的美麗與哀愁》、《滄海一粟集》等。
他在給小朋友們的講義中說明:學習語文,特別是學習中國語文,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顯學。即便你想忽視它,可是他依然存在!面對它,處理它,精進它,讓它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朋友,已是刻不容緩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