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甘樂寧中小學生愛上古早童玩

陀螺達人董怡能(右一)應邀在寧中小傳藝,校長許維民(左一)和學生一起學習打陀螺。(許加泰攝)
金寧中小學一群學生專注的跟著陀螺達人董怡能學習打陀螺,功夫了得的董怡能,傳授定點陀螺、障礙陀螺及陀螺走鋼索的技巧,校長許維民期望推廣成為該校的民俗技藝特色,全校學生人手一陀螺,帶動學校「一人一技、一校一藝團」,運動又傳承民俗技藝。
金寧中小學校長許維民提出「旋轉乾坤戲陀螺」計劃,爭取離島基金小型的建設基金,有了經費,也專程聘請被譽為陀螺達人的董怡能回鄉傳授技藝。老家在古崗村的董怡能,暫時放下工作,利用暑假時間到寧中小開班授徒,這一陣子,董怡能投入許多時間來訓練學子從打陀螺的基本功學起,到定點陀螺、障礙陀螺,學子們認真的學藝,抓住了打陀螺的技巧,有所成果。
校長許維民不僅親自驗收學生的學習成果,也和學生們一起打陀螺,重拾童年的童趣生活。他說,陀螺輕便好攜帶,且費用不高,又可達到運動效果,真正符合「小而美、小而巧、小而好」的精神,透過民俗技藝-訓練學生打陀螺,將打陀螺活動融入教學,帶動學校「一人一技、一校一藝團」,彰顯學校特色,讓學生從正規教學轉型成多元學習,讓孩子盡情的玩,玩出競爭力。
許維民說,我國民俗技藝雖然十分豐富多彩,但一再被漠視,甚至有消失之虞,擬藉學校社團活動,保護並發展之,喚醒大家對陀螺的關注,使陀螺這個有趣又好玩的童玩能延伸學童歡樂的童年回憶。家住金城鎮古崗村的董怡能於年輕時離鄉背井到台灣工作,就利用業餘時間玩陀螺,玩出樂趣和專業的技術,把打陀螺當成特技在街頭表演,陀螺玩弄於股掌中,不斷變花招,賦予陀螺活力。董怡能還讓陀螺走鋼絲,遠超過扯鈴的困難度,還有雙手一次可以成功擲出六個陀螺,嫺熟的技藝,被譽為陀螺達人,是實至名歸。
董怡能說,陀螺又名「獨樂」,閩南話叫「甘樂」,是一種古老的遊戲;在早年的歲月生活,是小朋友喜愛的童玩,隨著時代的更替,電玩取代了許多古老的童玩,相當的可惜,打陀螺的箇中樂趣,卻是電玩無法所取代的,也因此,他願意投入許多的時間和心力,來讓陀螺繼續的運轉下去。董怡能說,這一次應寧中小邀請,利用暑假假期來訓練學生打陀螺,他也歡迎有更多年輕朋友一起來學習打陀螺,享受古早童玩的樂趣。董怡能也歡迎地區機關社團提供研習活動,他願意分享傳授所學的陀螺技藝。聯絡電話:093396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