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大橋興建縣府擬出說帖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縣府報導。
點閱率:600

總統馬英九於今年七月十九日在金門進行國民黨黨主席選舉政見說明會中,針對金門未來發展提出包括建設金門港埠、金門(烈)大橋、解決金門醫療、尚義機場加快擴建遠景,並已指定金門籍的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為主要聯絡窗口,協調各部會。
在金門大橋興建案,尤為金門及各界所關注,金門縣政府就希望中央早日真正定案,以利工程正式推動發包、興建。
金門縣政府指出,「金門大橋建設計畫」長久以來為金門當地民意及府會機關高度期望下持續推動,亦為中央政府政策承諾事項。
縣府指出,在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辦理之金馬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中,將金門大橋建設計畫之經濟效益為一明確詳盡之評估分析,並建議本建設計畫實有其必要性、可行性及迫切性,且前已獲政策同意,為彰顯政府積極回應民意,並促進地方經濟,金門大橋應儘速興建。
縣府並指出,金門大橋建設計畫為自澎湖跨海大橋興建後,近年來國內規模最大之海橋工程,考量橋長、海上脊背橋型式皆為國內首例,非地方政府合理負擔範圍,提請交通部核定並責成專職機構辦理,俾利後續計畫之執行。
至於未來興建金門跨海大橋工程經費之負擔比例,原則上中央負擔三分之二,金門縣政府負擔三分之一(行政院中華民國九十年七月二十七日台九十交字第O四四O一八號函),其中金門縣政府負擔三分之一經費由大橋建橋基金或縣府自籌款支用,餘三分之二經費由中央政府編列預算負擔,唯初期倘中央政府未及編列相關預算項目,則可由金門縣政府大橋建橋基金先行支用。
縣府指出,金門(烈)大橋建設計畫預期效益及影響上,包括:
一、藉由陸運運輸服務串聯大、小金門:1、交通便利,觀光客增多,促使旅遊、服務業、零售業發展,就業機會增加,改善民眾生計。2、藉由金門大橋之聯結,使得大小金門連成一體,奠定均衡發展基礎。3、政府投資金門大橋之興建,有助於激起民間業者也投入金門有潛力產業的投資,整體帶動起金門縣開發之潛力,進而帶動經濟發展。
二、水電通信管線附掛需求:1、台電在小金門設有麒麟電廠一座,設備設置老舊,容量有限,再進行擴充有其困難,且呈現大幅虧損。2、若以海底舖設電纜方式銜接大小金門,如此可能面臨海底管線易受損壞,且維護管理不易之窘境,僅能視為短期之權宜措施。3、金門大橋興建計畫已將附掛水電之需求列入大橋計畫之一部份,提供附掛管線跨越金烈水道之脊架,一勞永逸解決小金門地區水電需求,並同時整合大小金門地區民生水電管線設備。
三、促進地方觀光發展:金門大橋之興建,提供大小金門全天候陸運交通服務功能,金門之觀光旅遊可經由大橋由巴士載運,抵達各個景點觀光,減少目前須轉乘渡輪之不便,未來可結合具觀光特色之重要景點,如大橋本身、文化古蹟、軍事戰役紀念設施,規劃大小金門完整的觀光道路系統,促進觀光產業之發展。
四、人道關懷之醫療救援:1、現行在小金門醫療資源不足,僅可提供日常醫護,缺乏緊急重症病患之照護。2、受限於渡輪運作時段及天候允許的情況下,無法提供小金門民眾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緊急醫療救援服務。3、故基於人道關懷的立場,興建金門大橋自有其必要性,尤其是可整合金門全區之醫療資源,提供小金門地區居民所需之醫療救護。據此,大橋之興建之價值非可數量化的經濟評估效益所能比擬。
五、消防及緊急救災救援:1、傳統上海運裝卸需數小時時間,金門大橋之興建可將作業時間縮短至數十分鐘。2、若有重大災害發生時,可各地區救災資源須能於重大災害發生時統一指揮、集中運用、相互支援調度。
六、定量的經濟效益:金門大橋建設計畫之經濟效益評估經金馬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中為一明確詳盡之評估分析,評估之計畫淨現值(NPV)為十一點八億元,計畫之內生報酬率(IRR)為百分之六點零三,本益比為一點二八,此三項指標顯示金門大橋興建計畫具經濟可行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