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物理學類論文城中獲三等獎
中國大陸「第2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今年於山東省濟南市舜耕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來自全大陸地區30個省市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共有396個學生創新項目參賽,金城國中以「液體體積的膨脹的探討與研究」獲得了物理學類論文的三等獎,城中校長楊瑞松帶回喜訊,與全校師生分享榮耀。
中國大陸「第2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於98年7月19至24日在山東省濟南市舜耕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該項大賽以「體驗、創新、成長」為主題,目的在全面貫徹新時代的教育方針,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廣泛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方法,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努力培養成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的新新人類。
金門參賽項目是第二次代表福建省參加中國大陸全國大賽,在縣府黃明森督學,徐國成課長,城中校長楊瑞松,教務主任許志傑率指導老師黃靜柯,許績川與製作人群黃心潔、許惟智等人在18日由金門搭船赴廈門轉往山東省濟南市參加比賽,脫穎而出獲得三等獎,繼續傳承兩岸青少年科技競賽交流,藉由觀摩交流經驗,增加兩岸師生情誼,開闊教師與學生新視野,逐步達到多元學習、取長補短,增長智慧,繼續傳承兩岸青少年科技競賽交流的優良傳統。
本屆競賽分青少年科技創新、科技輔導員兩大板塊。共有來自全大陸地區30個省市自治區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兵團、軍隊子女學校共34支代表隊545名學生、203名科技輔導員,參加為期四天的公開展示,素質測評和封閉問辯活動等環節。在評審委員會,以嚴格、客觀、公正評審,總共有396個學生創新項目,評出114名學生75件項目榮獲一等獎,201名學生150件二等獎,另有203個科技輔導員參加評選,評出26名輔導員榮獲優秀科技輔導員一等獎,10名輔導員榮獲「十佳科技輔導員獎」,其中有兩位獲獎教師還獲得「教育家論壇」通行證,學生項目中有20名學生榮獲「英特爾英才獎」,10名同學榮獲「未來科學家獎」,其中4名將參加2010年「倫敦國際青年科學家論壇」,6名將參加第22屆「歐盟青少年科學競賽」;3名同學榮獲「中國科學主席獎」,大賽還頒發2項「山東省政府省長獎」。另外大會還有170項獲得全國一、二等獎的優秀科技實踐活動項目,和100幅獲得全國一等獎的優秀少年兒童科學想像畫,參加展示。
在這次大賽上,金門縣金城國中的黃心潔、許惟智同學所帶去的參展項目《液體體積的膨脹的探討與研究》獲得了物理學類論文的三等獎。在此之前,該項目曾分別獲得去年十一月在廈門市和今年三月龍岩市所舉辦的市級數、省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一等獎,取得參加中國大陸「第2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門票。作者之一的黃心潔同學介紹說,研究液體的熱脹冷縮,並把它做了延伸,探討不同液體為什麼膨脹程度會不同?用了不同液體及不同濃度來做實驗,並設計了實驗組及對照組來做比較,在其中得到不少數據,分析後,他們提出了一些結論,認為:造成體積脹縮的是溫度,而影響它膨脹大小不同的是由黏度、內聚力造成的表面張力。會膨脹是因分子間「分子力、分子震動、擾亂、擺動」等運動所造成。溫度愈高,分子吸收足夠能量而運動,而使體積變大,他們在黃靜柯、許績川等老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從實驗觀察、提出問題到分析與結論等過程中,學習到科學的方法,也培養了科學的態度。
在2007年金門縣金城國中吳俊彥、黃佳君同學帶去的《風中傳奇——探討金門古厝方位與季節風的關係》項目曾經榮獲自然科學類論文一等獎的好成績,開創了兩岸青少年科技競賽交流一舉奪金的先例,金城國中校長楊瑞松表示,希望未來在縣政府教育局以及廈門市科協的全力支持與協助之下,兩岸青少年的科技競賽交流,能夠更加熱絡,並且互相學習,共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