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縣府委託金技院規劃建置公共自行車系統綠色網路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碧蓮/縣府報導。
點閱率:469

 金門縣政府規劃建置「全島公共自行車系統」綠色網路,將把大、小金門五鄉鎮的自行車旅遊網串連起來,提供單車族快樂享受漫遊鄉野綠林的樂趣,同時帶動金門生態休閒旅遊、觀光產業發展,以及結合居民生活運動為一,讓綠色觀光產業更加值;金湖鎮配合規劃將率先推廣上路。 
 該項係由縣府委託金門技術學院規劃案,昨由博士林正士提出期中簡報,內容包括初期工作進度,國內自行車系統推動現況、國內執行經驗訪談、國外案例資料蒐集、金門公共自行車系統地方性發展需求與居民意見調查、金門地區公共自行車系統建置架構、經營管理計畫及金門地區公共自行車系統建置計畫。 
 金門公共自行車系統建置架構,第一層入口服務尚義機場、水頭碼頭至中山林及環保公園;第二層分區入口是五鄉鎮車站;第三層服務站涵蓋範圍金城鎮公所、金水國小、翟山坑道、莒光樓、酒廠及延平郡王祠;金湖鎮陳景蘭洋樓、原生植物園、八二據點;金沙鎮馬山觀測站、山后民俗文化村;烈嶼各分區主要景點;金寧雙鯉湖溼地、慈湖觀海平台、李光前將軍廟。 
 縣府主任秘書盧志輝主持該項審查會議時指出,金門產業道路密度高,但其使用率並不高,他提建議各鄉鎮產業道路應善加規劃為自行車道,以充份發揮其功能,提高自車行道更大的空間,也展現不同於其他縣巿的風味,讓單車族能以樂活、漫遊旅遊方式,盡情擁抱田園好風光。 
 根據規劃內容分析,本縣97年完成縣內五條自行車道系統標誌建置,購置237輛公共自行車;而金門縣觀光發展整體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也達成「人本交通路、無礙漫步行、行騎健康樂、永續好生活」目標,考量縣民騎程目的結合休閒、生活、運動、通勤(學)等功能,因此朝向路網提供之各項功能特性為考量。 
 交旅局長林振查指出,這項規劃目的在提供單車族深度旅遊的交通工具,其推動策略,先以鼓勵金門縣民使用(包括休閒、通勤、生活機能之使用),漸次導入對觀光客更友善之管理軟硬體設施,最重要搭配公車角色功能,而規劃應考量市區道路、產業道路、村里巷弄,尤其村里巷弄層面應掌握方向性及安全性措施。  
 工務局長許鴻志建議應配合未來金烈大橋興建,把大小金的戰備道納入及區分全島型或區域型路網;車船處長許一傑提議結合車船電子票證、自行車租借卡為一,類似台北巿悠遊卡的功能;他也建議在小金門增加「電動自行車」提供遊客多元化交通觀光旅遊工具行銷金門觀光。 
 據規劃小組問卷調查分析,在一份有效問卷387份中,其中87%為本縣居民,主要受訪者為13-19歲學生;結果發現自行車使用需求,半數受訪者家中已有一至兩台自行車;騎車時間多為下午四點後或假日;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需求,34%受訪者尚不知有免費公共自行車系統。
 公共自行車車型需求,44%的受訪者希望公共自行車車身輕巧;37%希望車型可有多樣選擇,休閒型的自行車(32%)和協力車(26%)受到較多的青睞;車身識別系統:41%希望縣徽發展,22.9%希望由金門電話亭發展18.51%希望由Mr.Bird發展;對於自行車道系統最希望加強的是設置專用車道以確保使用者安全性、租借管理系統再提升加強騎乘時的舒適滿意度。
 昨參與審查會議除了委員外,還包括金管處秘書、各鄉鎮公所均派員出席;這項會議審查討論意見將作為期末細部規劃調整與修正參考。至於,金門車道模擬,總寬度達10米時(如金城線西海路二段、金湖線浦華路)、總寬度達12米時(如金湖線環島東路三段、金寧線慈堤路),其行車專用道或自行車與汽機車共用路權車道將再會勘。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