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忠義廟今年底將辦奠安大典
新巿開拓約五十年而有「忠義廟」的興建;忠義廟已在民國八十九年、九十三年,分兩期完成現有的規模;廟方決定於今年(九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舉行奠安大典。
根據〈金門縣新巿忠義廟落成誌〉所載,新巿原本隸屬山外里;民國四十七年七月一日才由山外里析出,獨立設里。新巿里所在地昔日原本是一處荒土沙地;民國四十三年,政府徵收土地,倡議繁興,鼓勵「後浦」(金城)商賈每戶購建店鋪一棟,成為今天的「復興路」。
接著,縣民又競相向政府標購土地,興建了「中正路」等地;在私有土地上所興建的「武德新莊」等社區,也漸次成型;於是,新巿里的規模自此大備。
在新巿聚居的士農工商,家戶多奉祀關聖帝君;當時尚無廟宇,在民宅膜拜時,必須臨時搭棚設醮,造成諸多不便;里民認為有神明的庇祐,才得以在新巿立業興家,百業駿發,於是便在民國七十八年十月成立了「財團法人新巿忠義廟建築委員會」,籌建廟宇;續由金門縣政府同意移撥台銀金門分行與金湖鎮公所之間的公地,於民國八十五年由委員會以二百二十餘萬元購置做為廟址。
建廟的土地有了,建廟的基金卻僅存二百多萬元;依設計圖,預估要二千三百餘萬元才能達成目標;因此忠義廟建築委員會議決由里人每人樂捐三千元;又結合勸募請善男信女共襄盛舉│有人捐了一百萬元(陳福山),有人捐了五十萬元(莊維甫、李文章、李其南)、四十萬、三十萬、二十萬元、十萬元……以至五千元不等。
建廟工程於民國八十六年三月動工,八十九年八月竣工;為期廟貌完備,後來又議定增建東、西兩側的鐘樓、鼓樓,另增燒金爐及進行周邊美化,並於九十三年十一月底竣工。歷時七載,終於完竣,於是正名為「忠義廟」。
「忠義廟」坐艮兼丑向坤兼未配用丁丑分金,主祀關聖帝君。廟中的神像,是以從福建省泉州巿取得的百年樟木雕塑而成,並於八十九年四月初四開光。
關聖帝君是三國時代關羽得道登仙的封號;在忠義廟的大理石壁畫中,有二十二幅三國故事為題材的壁畫;包括:後殿左牆的│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袁紹磐河戰公孫、呂溫侯濮陽破曹操;後殿右牆的│呂奉先乘夜襲徐郡、孫策大戰太史慈、煮酒論英雄、千里走單騎。
對於關公的人品與神格,忠義廟有如下的對聯可以形容:「忠昭日月,世欽崇,允文允武;義薄雲天,民敬仰,乃聖乃神。」
對於忠義廟興建的價值,忠義廟有如下的對聯加以描述:「新廟巍峨,帝德覃敷,昭祀典;巿廛興盛,民生樂利,感神恩。」
新巿開拓到如今,約有五十五年的歷史;新巿忠義廟倡建至今,已有二十年的歷史;忠義廟落成至今,約有五年的時間,並將於今年(九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也就是農曆十一月十三日舉行奠安大典;廟方已組織奠安委員會,並選出洪志合擔任主任委員,進行籌募事宜;廟方也已在廟內、廟外張貼啟事,希望各界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