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師生田調拜會李縣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潘英海教授昨抵縣府拜會,李縣長贈送紀念品表達歡迎之意。(翁碧蓮攝)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潘英海教授等一行,昨天抵縣府拜會,縣長李炷烽熱忱迎接這批金門田野文史的調查工作者,對他們研究題材深感興趣,希望透過他們努力找回更多遺失的金門文史,對他們研究成果發表及出版成書表達樂觀其成,並允諾經費贊助促成。
李縣長係於昨上午8時接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潘英海教授、教授廖志輝、會長張智凱及田野調查小組14人,對他們研究內容及題材進行深入了解,也欣慰他們對田野調查所付出心血與精神,對他們語多勉勵,並表達深切的關懷心意。
深入金門各鄉鎮展開田野調查近1個半月光景的潘英海、廖志輝及小組一行,對金門空氣好、田園風光及生態環境美,大家不約而異口同聲豎指表示:「真讚!」,儘管日頭赤炎炎,汗流浹背,戶外調查格外艱辛,但調查小組仍全力以赴,無怨無悔。
據潘英海指出,該校開辦「暑期田野研習營」與「暑期田野體驗營」,自7 月1日起在金門展開調查,將持續至8 月26日止,主要調查題材涵蓋有戰地風月-金門特約茶室、金門藥用植物、古厝民宿等等,均成田野調查的題材,其研究成果也將發表及出版成書。
潘英海表示,田野工作與民族誌是人類學的基本訓練之一,也是人類學進行跨學科整合的根本關鍵。金門「暑期田野研習營」之課程,包括有人類學田野工作、民族誌閱讀與寫作,以及金門文史,主要促進跨學科交流,培育田野工作與民族誌寫作之相關人才。
潘英海也表示,參與對象包括各公私立大學之大學生與研究生、各地方之文史工作者等人;主要結合地方文史與人類學知識,培養民族誌調查人才。其次,強化田野工作資料蒐集與民族誌寫作;促進跨學科交流,培育田野工作與民族誌寫作之相關人才。
研究小組及研究主題,高婉如「古寧頭的環境變遷與現貌」;沈姵樺「古厝民宿在金門觀光發展中的位置」;呂宥萱「東門代天府池王爺聖誕記錄」;張家銘「風獅爺轉變成文化創意商品歷程」;吳秀雀「觀光資源與社區發展以瓊林為例」。沈佳瑾「以修復論古厝重生」;林俞辰「后湖漁村發展與海灘印象」。林一琳「記憶、形象、鄭成功-金門延平郡王祠與在地關係」。葉子豐「后盤村的聚落發展」;張智凱「巷弄裡的雪白線條—由志成麵店談東門菜市場脈絡」。黃脩涵「永恆的影像,變動的歷史:從金門的照相館談起」。李家璘:「戰地風月-金門特約茶室」。廖志輝「金門藥用植物:從民間藥材到現代保健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