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載》泳渡金廈永度和平/李炷烽
水是滋養金廈文明的母親,可是水卻也是劃割金廈兄弟分離的界線。六千米的距離,在六十年前那一場家國之變後,竟成為可望不可及的深淵,更變為兄弟相望不能相認的壕塹。一甲子了!人生有多少甲子可以留暫,世間親情又豈容一水間隙所阻卻。此刻已無任何理由,任何阻礙,可以成為橫擋我們兄弟攜手共遊的藩籬。
2009年8月15日這一天,我們放下一切父執爭吵的記憶,接回了分割六十年的臍帶;我們重新打開了心理的距離,讓兄弟親情重歸天性。這確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更是一個令人驕傲的開始。炷烽此刻百感交集,不言不快。記得去年在國立金門技術學院辦理「2008兩岸水域休閒遊憩學術研討會」時,炷烽在會中曾向與會先進提及「金門海泳」活動已連辦六屆,當初原始構想就是希望能夠規劃辦理金廈海泳,我們的初衷在於金廈二島地理位置上,一衣帶水,近在咫尺;在歷史關係上,休戚與共,同居共爨。一千六百餘年來,這兩座嶼島比步駢進,同榮共辱。
我們擁有比任何人更深刻的親情!然而政治的切離,使得我們這兩座島嶼俱陷烽火,共厄紅羊,我們又遭逢人類親情最大的別離與傷痛。至親巨痛!有誰能夠比我們更瞭解骨肉戚誼的生離死別。所以我們比別人急切,比別人明白,更比別人清楚,惟有往來才是解開爭執死結的活路,因此我們想到的地利之便,欲以海泳來解開父執間的死結,而今在兩岸各地朋友的奔走協助下,已然跨出初步,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也會是未來發展的常態,讓我們就此放下六十年前那一切的恩恩怨怨,用這六千米水道的交流,重啟未來的思維。
我常想:人一旦能夠卸下心防,打開面具,必定能夠誠心交往。六十年的禁持,我們已偽裝得過久了,而今我們藉由人類最純真的運動交流,在祖祖先輩所悠遊的「一千零八櫓」水域中,重啟兄弟情感,猶有裕嘉後代之思。兩岸交流除了情感之外,在全球經濟浪潮的拂照下,我們也必需結合彼此的力量,在這個大競大逐的時代,累蓄力量,與世拚爭,而今海西經濟區的號角響起,除了地理概念的整合外,真實精神能量的參與,更為其成敗的關鍵,金廈兄弟既已卸下面具,突破心防,故而由我們做起,為海西整合的號角,劃下第一道強有力的註記,為未來兩岸經濟區域的整合,提供一個先行的範例,而這一切也可以由金廈泳渡為起點。
今日金廈海域泳渡的成功,確是一個劃時代的活動,而這一個活動不但勾起了六十年的親情交誼,解開了一甲子的禁忌;這一個活動更試圖打開未來的通路,讓海西數千萬的人民,能夠重起綰結,為後世發展植樹經驗與典範。炷烽此刻遙視這片蒼溟,心潮一如海波,冀望這一切的努力,能夠救贖過去,策勵未來。謹此祝語,特寄篇箋。
(作者/金門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