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球教練最佳拍檔湖小傳藝

陳昱亦:打羽毛球需要球技、體能,也需觀念!(張建騰攝)
目前就讀國北教大的范秀雯,暑假與學妹陳昱亦協力,一起為金湖國小指導小朋友打羽球。她的人生目標之一,就是希望讓更多人一起打羽球。
范秀雯曾經在羽球雙打中,得過乙組的全國冠軍-按規定,乙組的前三名必須進入甲組。
她表示,羽球是一種室內運動,容易進行,而且宜於與人互動、聊天,可以是社交活動。
在湖小教學,范秀雯把學生分成兩組-原本有基礎的由學妹陳昱亦指導;沒學過羽球的,則由她引導入門。
要讓學生從無到有學習羽球,先要從球拍的握法開始著手;還要注意基本禮節,例如不可以用球拍把球從網下(地上)撥給對方;應該要兩眼注目,將球輕拍過網,回還對方。當球賽結束時,不論勝負,都應該互相握手為禮。
在訓練期間,范秀雯指導小朋友長球、小球、挑球等擊球法的握拍法及基本動作。
她說,以長球而言,長球通常是正拍,可以用來殺球,切球。預備動作時,兩腳與肩同寬,膝蓋微微放鬆,拍頭微微豎起(不要下掉);接著要拉拍,狀如拉弓-左手昇上去,右手指不要「開花」(不要外翻);擊球時,右手向上伸直貼耳;擊球後順勢往下帶。在羽球運動中,長球的技術最基本也最重要。
范秀雯國小就開始打羽球,但一度轉向田徑;升上國中後,因為大同高中的國中部要成立羽球隊,便把她網羅過去。
在羽球的學習歷程上,家庭曾經反對她繼續打球,但是范秀雯堅持自己會承擔一切後果,不會怨天尤人;家人也就無話可說。
她表示,年事漸長,才體會父母疼惜子女的心意;不過,她的人生實在是需要一些冒險和挑戰。
來到金門教羽球,休假時間,范秀雯也沒有閒下來,帶著陳昱亦找了金門幾十尊風獅爺,聽了許許多多的老故事。
今年由臺北市立大同高中畢業,即將升讀大仁科技大學運動休閒管理學系的陳昱亦,還在拿奶瓶時,就對羽球有所悸動,但陰錯陽差,一直到國中階段,她才真正開始學習羽球。
目前為止,她曾在團體賽中打到全國前三名,但個人最好的成績還未出現;她希望再給自己一些時間,看看能不能從單打中追求自我實現。
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從教練和長輩們學到一個觀念,即使不能靠打球出頭天,還是要學到基本的觀念和禮儀。特別的是,她認為要會打羽球,也要會寫作文;學好作文,將來可以寫與體育有關的論文,也可以做好體育傳播的工作。
在湖小擔任暑期教練,她設法讓學生掌握球感-同樣的距離,用不同的力道,及遠的距離會不同。她說,打球不是靠蠻力;她要學生用心體會,打到球是什麼樣的感覺?打雙打時,要如何跑位或補位?
透過腳尖立階、半蹲、仰躺抬腿四十五度、趴臥抬腳等體能運動,她訓練小朋友的腳踝肌力、大腿肌、腹肌、腹背肌。此外,她還指導小朋友們如何呼吸調息。
陳昱亦表示,打羽毛球需要學心理學、生理學,還要訓練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一種意志力,例如台灣的跆拳奧運銅牌選手蘇麗文負傷仍奮戰不懈,就是一種心理素質的體現。
陳昱亦表示,有人說過,看完一場球賽,有時就像看完一場人生;因此,在球場上,學的並不只是球而已!除了球技、觀念,還有態度和禮儀。
范秀雯與陳昱亦,為小朋友上了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