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六億多建六年 李縣長﹕最初定案太過草率

用六億多打造的建築,主體建築卻是鐵皮(鋼瓦)屋頂;曾被金門縣長李炷烽形容為工寮。(張建騰攝)
耗資六億多元,興建六年,完工約兩年,至今仍未全部取得使用執照,完全還沒有啟用的金門文化園區,已成為監察院調查的對象。金門縣長李炷烽表示,他和行政單位都應該要負責任;不過,最初定案實在是過於草率了!
李炷烽對於文化園區,對承商及行政單位的公務員曾經加以責備。他親口給予的批評包括:「歪苟曲差」(歪七扭八)、「真的很糟」、「粗製濫造」、「不像樣」、「不成型」、「不可思議(的糟)」、「完全沒有品質」、「外行人都看不過去」!他曾批評承包廠商把文化園區設計得像在搭建工寮,也曾責備承辦人員:大家都要當濫好人,不好好把關。
根據文化園區中的碑記-〈金門文化園區肇建記實〉;文化園區的承包商包括:設計承造-陳木壽建築師事務所、告示牌工程-金鉦順營造有限公司、整地工程-鴻偉營造有限公司、展示工程-匠御設計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築裝修工程-久豐營造有限公司、景觀工程及後續裝修工程-三聯發工程有限公司、公共藝術設置暨文物景觀暨環境工程-王景企業有限公司。
文化園區於民國八十九年完成規劃報告;於九十年九月由工程會建議核列經議六億多;原本是文化、教育、觀光三館,如今變成了A、B、C、D、E棟,有一棟主要建築即將取得使用執照,有兩棟主要建築尚未取得使用執照。
過去,縣長李炷烽不只一次對文化園區表示「慚愧」之意。昨天當著各駐金新聞媒體表示,這一個工程,他和行政單位應該要負責任。不過,他認為最初定案時,過於草率(定案是在前任縣長任內)。
李炷烽表示,金門文化園區遇到的問題,包括舊建築必須適用新法規、預算逐年編列導致工程必須切割發包、部份廠商推諉責任……等等。
他表示,經過檢討,文化園區的空間,若只用來做為文化中心,有點過大,因此決定定配合金門技術學院擴校,將部分建築改成金技的分校,但因為教育部人事有所更迭,經費一直無法下來,造成延宕。
目前,金門縣議會已通過三億元基金;金技入駐的相關經費,可以由三億基金中支應,但必須先完成規劃,再提報到議會審查。
李炷烽表示,今年十月,金門縣文化局和金門技術學院都會有人員先行進駐,然後再展開後續作業。他希望文化園區未完成的工程,可以盡快完成;也希望金門技術學院未來可以在此進行學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