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情中秋晚會將在金盛大舉辦

縣府昨召開「民族風 兩岸情~2009中秋晚會」活動協調會:由李縣長主持。(翁碧蓮攝)
「民族風 兩岸情~2009中秋晚會」活動,兩岸三地福建廈門、金門、台灣共同歡慶中秋,將邀請亞洲電視主持人與台灣知名歌手聯手主持中秋晚會;昨召開協調會完成分工協調事項,初步決定十月三日中秋節,以及四日,將在金門共演出三場,金門縣長李炷烽希望藉由觀光人潮及媒體的宣傳,刺激金門旅遊商機,行銷金門的特色。
中秋晚會協調會昨下午四時在縣府第一會議室召開,由李縣長主持,與會包括萬世國際公司馬總經理、金酒公司、教育局長李再杭、文化局長李錫隆、本報社長黃雅芬、交旅局長林振查、縣立體育場長許換生、養工所長董漢耀、移民署金門服務站、陶瓷廠副廠長均與會。
這項活動係由金門縣政府、中華海峽兩岸原住民暨少數民族交流協會、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協會主辦,萬世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策劃執行、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協辦;參與演出大陸團隊人數約有127人,預定9月21日小三通抵台巡迴台北台中及大專院巡迴演出後,再移師金門舉辦,兩岸三地演出團隊,除了大陸團隊,還包括原舞者(台灣原住民)與金門本地演出團體,第一場演出10月3日下午七時三十分、第二場演出10月4日下午二時(榮民專場)、以及晚上第三場,每場內容不同;萬世國際公司總經理馬志剛表示,每場演出完整不縮水,唯希望更多民眾到場觀賞。
象徵團圓的中秋佳節即將來臨,每年兩岸文化交流最重要的盛事《民族風兩岸情中秋晚會》,今年移師金門縣舉行,晚會將以少數民族歌舞藝術的方式呈現,並廣邀海峽兩岸重要人士、媒體、台灣原住民表演團體及當地居民一同共襄盛舉,為兩岸交流寫下新的扉頁。
萬世國際公司總經理馬志剛指出,赴台演出因災後大幅改變,然其演出精神仍抱持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精神,災後重建關懷演出,將盡最大的力量展開關懷,他表示,參與表演團體有的曾歷經川震,因此節目特別調整,主要激勵人心奮發向上,納入災民心聲及生命的意義;民族風兩岸情,節目精采可期。
針對演出部份,馬志剛希望以自付費方式透過專船接駁,以減少通關及增加時間彈性,裝運包括演出服裝及大鼓等;另共圓東方月(台灣月),他希望大家一起合唱唱出喜慶團圓,希望藉由民族宗教及少數民族共同推動中秋晚會;參與官員皆自費半天旅遊,行程單純
李縣長也認為「共圓東方月」溫馨甜美;有關中正、開瑄及金沙腰鼓隊開幕組合演出,他要求事先做好演練工作,期透過電視台轉播,將金門地方特色宣揚出去,尤其此次有百位外賓來金,附加價值不菲;他指示,全力協助通關、器材載運等相關事宜,全力促成這檔美事。
李縣長指出,隨著兩岸關係的交流發展,金門做為兩岸接觸的橋樑,秉持著這個重要核心地位的概念,所扮演之民生、文化、經貿的角色更顯得特別重要。金門的歷史悠久,除了豐富的歷史遺跡及風景名勝之外,居於要道的特殊方位,更讓金門與大陸有著血緣親、地緣近、商緣廣、文緣深、法緣久等密不可分的關係,強化了金門在兩岸交流上的重要地位。
縣府教育局長李再杭表示,參與活動至金門之團體,為兩岸三通以來最大的藝術文化參訪團,藉由晚會表演的交流,必定能更強化雙邊的藝術文化及觀光產能。此活動為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其重要性與意義益發顯著,深受兩岸媒體的高度重視。透過平面及電子媒體的宣傳報導,相信亦能提升金門的形象。
將參與中秋節表演/參與團體:四川西南民族大學約59位、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約27位、中央領導官員、福建省級幹部、大陸媒體約41位、屏東文化園區約20位、萬世國際工作人員約10位、金門當地表演團體約150人,以及台北貴賓、大陸貴賓等等307人。
預定邀請主持人包括金鈴(亞洲電視)│2004年獲選為大陸十佳節目主持人,曾出版個人唱片、參與演出劇集、舞台劇及話劇等演出,現為香港亞洲電視經理人合約女藝員;民雄(台灣原住民偶像歌手、海角七號男配角)。
表演曲目包括有開場《錦繡中華》、女聲獨唱《待定》、《紅裙》、《綠》、《追趕太陽的人》、無伴奏女聲合唱、《哆帕》、《兄弟情深》、男女生二重唱《待定》、《鼓舞》、女子三人組合《待定》、《草原雄風》、阿里郎組合、《中華家園》三木科,係來自四川阿壩州的藏族歌手,曾獲央視《星光大道》2005年度總決賽第五名,以個人首張專輯『藏香』傳達自然意境中的質樸與甘甜,廣受各界好評。《擺手女兒家》,土家族女子群舞,是土家族祭祀儀式中最具古老風俗和民族特色的舞蹈。舞者們以歡快的擺手舞,表現出土家族女兒家嚮往絢麗生活的無限憧憬,及期待幸福降臨的浪漫情懷。
膾炙人口《春風又綠羌山寨》,第六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校園舞蹈大賽暨首屆青年舞蹈節上「優秀表演獎」及「優秀組織獎」得獎作品,以輕快的歌舞表演展現羌族人獨有的熱情洋溢。《長白祥雲》-朝鮮族知名舞蹈。以長白山姑娘在歡樂曲目中飄逸的舞裙,描繪出海藍雪白的世界。
《札西德勒》│「札西德勒」為藏語的問候,意味著「你好嗎?一切順心如意」。以祝福心態所編而成的《札西德勒》舞是一場藏族的形式舞蹈,一批舞者獻出白色哈達(藏族的禮巾,為藏族同胞交往禮節中表示崇高敬意必需的聖潔禮品),另一批舞者甩著紅帽,為在場的觀眾們祈求一切好運的降臨。
另《牛背搖籃》│以生動的造型和動作、及以人擬舞的手法,刻畫出藏族人與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密切關係。曾榮獲第七屆孔雀杯、首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建國50週年榮譽獎、新中國舞台影視藝術作品精選等無數獎項,並且於朝鮮舉辦的四月之春國際藝術節中榮獲藝術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