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創研習》羅智成暢談有文化的觀光產業

發布日期:
記者: 蔡家蓁/金城報導。
點閱率:432

 金門的戰地記憶是包袱、資產,也是快要過期的「身分證」,現在的金門戰地記憶是越來越遠,金門人需要透過文化創意思維,去思考下一張「身分證」……。資深媒體人羅智成(如圖)昨以「古城新創」為題,對金門戰地記憶、文化和產業提出見解,提供地方發展觀光產業的建議與遠景。
 金門縣2009文化創意產業研習活動昨日在金門縣文化局登場,首場由媒體人兼詩人羅智成開講,他以「古城新創」為題,從文學寫作到文化觀光暢談文化創意產業。
 羅智成提到,為了這趟講座,他還特別一天內來回,走了一趟小三通,並走訪有萬國建築博物館之稱的鼓浪嶼,此外也夜宿金門傳統聚落水頭村民宿,充分感受兩地不同的文化氛圍。
 羅智成表示,戰地記憶以前是金門的負擔、資產,也是金門的身分證,現在戰地的記憶越來越遠,金門人需要透過文化創意思維,去思考下一張的身分證,也就是以金門特有的文化氛圍,去吸引更多人到金門觀光。
 身兼詩人、教師、媒體工作者等數職的羅智成說到,所謂的「觀光」即是在找尋異質的元素,也就是在尋求一種新的、不同的空間體驗,羅智成以他多年來對於國內外文化現象的觀察,認為金門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與人文氣息,這種「時間感」是金門獨特的優勢,也是台灣、大陸等其他地方無法在短時間複製的。
 羅智成笑稱自己是一個貪玩的人,他的工作守則是「工作時間不可超過遊戲的時間」,他認為這也是人類思維方式的重大變遷,從前的社會需要不停的工作、生產來滿足人的溫飽,而現今則是越來越重視生活的品質,也因此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被炒得沸沸揚揚。
 羅智成認為,所謂的「文化創意」,其實也就是為了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想像,也因此金門在發展觀光時,應考慮他所針對的目標群體,因為台灣觀光客和大陸觀光客一定有不同的消費需求,也就是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有所不同,因此金門應該先作分區規劃,如分為:保護區、樂活區、工業區、文化區等,擺脫過去過於單一的規劃,充分激活金門的特色,到金門觀光旅遊,應該要有很多不一樣的玩法。
 自稱旅人的羅智成,以走過外國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威尼斯等城市,及中國的上海、廈門等地經驗,並與台北市、九份進行比較,提供金門發展古城新創省思。
 羅智成表示,觀光尋找的是異質元素,不同的空間體驗,金門的戰地記憶、傳統建築、酒業文化為地方特色,應找回自信心,以文化加值出發,讓古城新創為觀光產業。羅智成指出,文化充滿不可臆測性,是可加值、活化利用的產業,但是有成功,也有失敗,就看以何種角度來開發和維護。
 他也認為以金門的歷史文化古蹟來看,有兩種思考的方式,其一是照過去歷史經驗發展,另一則是抓緊趨勢,規劃在兩岸間扮演的關鍵角色,羅智成說,金門的自由開放,是長期的生活態度,既有資源,讓他能展露頭角,讓不住在此的人,對此都有所期待,但缺點是交通的方便度,羅智成也特別強調,金門應該將優點提升,例如讓金酒公司不在只是製酒工廠,而成為是結合人文、美食的品酒勝地。
羅智成認為,金門的旅遊或許不可能像巴里島般的達到為旅客量身打造,但會比澎湖發展的更好,因為包括廈門或是台灣的人對金門是有所期待。
 價值的快速製造機,就是媒體!羅智成說,透過媒體的大量累積,就會達成某種效果,媒體有智慧、社會就有智慧;媒體聰明、社會就會變聰明;媒體宛如成為人們的第六官能,慎選媒體,成為相當重要的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