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古蹟日文化局昨推出看石刻說故事
「全國古蹟日-看石刻說故事」活動昨日起跑,由黃振良老師帶領七十四位民眾,由淺而深,從古蹟的核定,透過圖文、表列方式,更清楚認識平常習以為常的石刻其背後深奧的歷史故事。學員收穫滿滿,明年還要再來取經。
響應全國古蹟日,金門縣文化局從二○○五年開始連續五年辦理活動,從認識古蹟日與古蹟共舞人文漫步開始,到今年的從石刻說故事,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題,主要目的除發揚全國古蹟日之精神外,更重要的是喚起大家共同來守護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
「二○○九全國古蹟日-看石刻說故事」昨日上午九時起假金門縣文化局三樓會議室舉行,文化局局長李錫隆在主持開幕時表示,每年古蹟日活動都受到民眾很大的迴響,透過活動讓平日忙於工作無法好好正視家鄉珍貴古蹟的鄉親,能在專家的引導下對古蹟、石刻、碑石等有全盤的瞭解。
李局長也指出,石刻、碑石是研究地方歷史重要的題庫,不僅能夠以碑知史、以碑正史甚至以碑補史料之不足。而石碑具有學術研究、藝術鑑賞之價值,非常可貴,希望大家在先認識進而能保護,一同來守護珍惜珍貴的文化資產。
金門縣文化局指出,金門現有四十三處古蹟、一百四十二處歷史建築,文化資產密度冠蓋全國,素有「古蹟博物館」、「閩南建築基因庫之稱」,豐富多樣的文化資產值得民眾親近並瞭解其和現代生活的關聯及意義。
「二○○九全國古蹟日-看石刻說故事」昨日起一連兩天舉行,每天分別有室內學習課程以及戶外實地導覽解說活動,上午由黃振良老師進行金門縣古蹟介紹,他由淺入深說明何謂古蹟,金門現有四十三處古蹟經過五次核定公告,期間歷經政府主管部份的移交,戰地政務解除等因素,並以圖、文方式呈現兩岸紀念早期金門鄉賢開疆闢土之功勞所立之碑文或石刻,受各地政府核定為古蹟保護之過程和現況等介紹,讓學員大開眼界。下午則分兩梯次依序走訪國定古蹟「文台寶塔」、「虛江嘯臥」,縣定古蹟「漢影雲根」、「名賢翫跡」、「魯王疑塚」。
每年都參加的陳瑋欣表示,跟隨「全國古蹟日」的腳步更深入認識石刻背後的故事,尤其,從實際參訪中透過老師的解說得到更多額外故事,對於自己在從事社區口述歷史整體、古蹟研究助益良多;一連五次參與活動下來發現,只要有心學習、懂得向老師挖寶,你會發現金門處處是寶。
「二○○九全國古蹟日-看石刻說故事」今日還有一天課程,上午同樣三堂金門縣古蹟介紹之課程,由黃振良老師主講,下午則將跨海前往烈嶼實際導覽具八百多年歷史之縣定古蹟「東林宋代東井」、「烈嶼吳秀才厝」、明代「李將軍廟」等重要歷史古蹟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