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不為錢不為利孫志遠為情為義種芋頭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專訪報導。
點閱率:452
不為錢不為利孫志遠為情為義種芋頭

不為錢不為利孫志遠為情為義種芋頭

沒做成軍營中的老芋仔,卻當了學校裡的老夫子;退休後到烈嶼當老芋農,每年把鮮芋送給老朋友!
今秋芋熟,年過七旬的芋農孫志遠(見上圖/張建騰攝)(約七十二歲),從小金門提了幾盒新採收的芋頭,到大金門分送幾個他年年牽罣的老朋友們。這份禮物的斤兩很重,情意更濃!他諄諄交代友人們:芋頭別轉送他人,要留在自家品嚐!
不會犁田,也沒有黃牛耕犁;未領月俸,也沒有祖地族田!孫志遠是用雙手,用鋤頭種植芋頭;用井水,用心血澆灌芋頭。他不為錢種芋頭,不為利種芋頭,而是為感恩種芋頭,為回饋種芋頭。
年輕時的孫志遠,未婚前曾經在軍中服役十多年,有一年半載戍守過大膽島和小金門;他在小金門結識了後來與他白頭偕老的愛妻方翠玉。
幾十年前的金門,軍民相戀曾經是一條崎嶇不平的愛之旅;孫志遠歷經了波折,做了很大的犧牲,離開了軍隊,後來轉業在臺南的私立學校教了三十多年的書。
為了感恩岳丈把女兒託付給他,他於六十五歲退休時,把妻子帶回小金門,在小金門學種芋頭。他說,他沒有帶著方家的女兒-他的愛妻一去不復返,也沒有把她「賣掉」,而是重新帶回她到生長的地方,與她一起相守。
從四月清明節之前開始,孫志遠開始為今年的芋頭育苗,然後定株,歷經五、六、七、八、九月,天天看顧,費了六、七個月的功夫,才把芋頭栽培成熟。
人的健康可以看臉色,芋的健康可以看葉色;他要從芋葉去觀察有沒有水傷?有沒有肥傷?有沒有蟲害?
他表示,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要付出一顆心。每天在芋田中,他看著芋苗、芋葉長大,一直到高度高過身高一七三公分的他-大約二公尺。他覺得芋頭招展的葉子在向他微笑,而他也對它們報以感恩。
烈嶼地方的農政單位,曾經要把孫志遠列為重點輔導的芋農,卻被孫志遠婉謝了。他表示,他不會使犁,沒有農地,也無意藉由種芋頭賺錢,不值得農政人員把人力或物力投注在他身上。
對他而言,用鋤頭種植芋頭,用井水灌溉芋頭,換得的就是健康。他從私立學校退休,每月並無俸給,每年芋頭成熟時,把它們分送給分散在各地的友人,藉以傳達一份心意。
他無奈離開軍隊,依然忠心耿耿,不負黨國;他有幸娶得愛妻,始終不離不棄,一往情深。收到孫老的芋頭,老友們覺得禮也沈,物也厚,情也深,義也重!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