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內戰與冷戰學術研討會昨登場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金寧報導。
點閱率:436
字型大小:

 「金門、內戰與冷戰」兩岸學術研討會,昨起一連兩天在國立金門技術學院舉辦。主辦單位邀請兩岸專家學者共聚一堂,相互的對話,並以金門視角對當前冷戰史研究提出新的觀點與詮釋。
 這項研討會由金門縣政府、國立金門技術學院中國大陸研究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共同主辦。並在昨日上午舉行開幕式後,首日展開四場十二篇論文發表。今(十一)日仍有四場十二篇論文發表後,預定下午五時進行綜合討論後閉幕。 
 研討會邀請的兩岸專家學者及研究生,約七十人參與活動。在論文發表上,計有台灣地區論文十三篇;大陸地區論文十一篇。 
 論文發表人計有:洪小夏、林桶法、劉維開、沈志華、牛軍、林果顯、金瑩、任天豪、徐浤馨、黃家廉、蕭道中、林宏一、陳冠任、范鴻達、王文隆、周娜、牛大勇、戴超武、孫德剛、劉磊、鄭華、許峰源、邱垂正、紀博棟。並依場次分由吳宗器、唐啟華、沈志華、劉維開、呂紹理、彭明輝、牛軍、牛大勇、邱垂正等,擔任主持人。 
 金門技術學院表示,冷戰自一九四七年起,籠罩全球四十餘年後驟然結束,至今已二十年。台海兩岸因內戰分隔,又因分別倒向美蘇兩強,深涉冷戰這場全球都深受影響的對峙中。 
 金門位居國共內戰最前線,更是冷戰時期極為重要的交火點,歷經古寧頭戰役、第一次台海危機、八二三砲戰等多場戰爭的洗禮。在世界地圖中,小如彈丸的金門,數十年的火砲交織,代表的不僅是本土應戰的問題,也是兩岸的問題,如果我們將其置放於更大的時空背景下觀察,則更是冷戰時期兩大集團間的問題。金門一地呈現了本土、兩岸與環球的三大面向。隨著冷戰結束與兩岸情勢緩和,今日金門已不復見武裝交鋒的煙硝味,取代的是三通與友好的平和氣象,金門自衝突前線一變為交流前緣。是故,將於一九四九年十月古寧頭戰役六十週年時,在深具意義的金門舉行。 
 金門技術學院指出,此為兩岸首度跨越意識型態束縛,於冷戰時期的熱戰歷史現場,共同討論冷戰、國共內戰與金門相關議題的創舉。藉此,希望能將兩岸人民共同經歷,卻有不同記憶的冷戰過去,置於學術討論的交流與對話,也能為兩岸間的冷戰史研究開創一個互動的契機,使得兩岸學者能彼此合作、討論,進而參與冷戰史這一個國際學術研究的熱點,以金門在地觀點及東亞視野對當前冷戰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提出新的詮釋與論述。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