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兩岸學術研討會保釣問題日台關係浮上檯面

發布日期:
記者: 蔡家蓁/金寧報導。
點閱率:450
字型大小:

「金門、內戰與冷戰」兩岸學術研討會昨日下午續進行第三、四場次的論文發表,題目有「保釣問題何所來」、「從東北看中蘇莫斯科談判前夕」等,兩岸專家學者共聚一堂,以金門視角對當前冷戰史研究提出新的觀點與詮釋,提升冷戰史研究的國際成果。
是項研討會於昨日假國立金門技術學院舉行一整天的論文發表,下午第三場次的論文發表由華東師範大學冷戰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沈志華教授主持,發表人有:金瑩│「日台媾和與『適用範圍問題』」;任天豪│『保釣「問題」何所來│由(外交部檔案)所進行的考察(1968-1970)』;徐浤馨│「冷戰架構下的日台關係│以日台通商協定的締結背景為中心」。
第四場次論文發表由政大歷史學系副教授劉維開主持,發表人有:黃家廉│「從東北看中蘇莫斯科談判前夕(1945)│蘇聯雅爾達體系概念與中國歷史經驗對抗的形成」;蕭道中│「中華民國廢止(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歷程與其影響」;林宏一│「關閉政策:中華民國政府封鎖大陸沿海的行動,1949-1960年代」。
針對備受國內保釣人士關注的釣魚台議題,中興大學歷史系博士生任天豪在發表『保釣「問題」何所來│由(外交部檔案)所進行的考察(1968-1970)』論文時就指出,釣魚台「問題」原本不是個問題,因為對中華民國而言,本就將其視為「領土」,即便得知其蘊藏重要資源,也以獲取經濟資源為首要目標,但仍未積極調整對釣魚台的態度與因應手段。
任天豪提到,中華民國既然本就沒有掌握釣魚台的準備,倉促的主權宣告也只有令釣魚台相關事務無從解決而已。於是釣魚台遂成為東亞地區的外交「問題」,不但造成冷戰局勢中的盟友齟齬,該問題也延續至今日猶未解決。
任天豪認為,釣魚台對當時的中華民國來說,可謂一把兩面刃,正面或許有爭取經濟效益、加強與中共競爭實力的可能收穫,背面卻有造成人民離心離德的風險,處置失當甚至猶可能動搖國家的立足地位。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