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23日起在台金進行五天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加泰/金寧報導。
點閱率:418

「2009年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將於10月23日起在台南和金門兩地進行五天的研討,邀請兩岸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地學者專家發表論文,並進行對話,讓論題進行更深入的辯證性思考和討論,使學術研討會發揮最大的交流功效。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與國立金門技術學院閩南文化研究所合作,接受金門縣文化局的委託,將於10月23日至27日在台南和金門兩地,舉辦為期五天的「2009年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並擬定「閩南整體文化概論」、「閩南語言文化」、「閩南信仰文化」、「閩南習俗文化」、「閩南建築文化」、「閩南文學藝術」、「閩南時空發展」等相關主題,邀請台灣與中國大陸、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日本、加拿大等國際優秀的學者專家發表論文,充份展開研究成果的論述,並經由特約討論人及其他與會學者進行對話。
金門技術學院指出,閩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之一,承續了古典的中原漢人文化,也吸收多元的海洋文化,並形成特殊的僑鄉文化,深具獨特而豐富的內涵與魅力。而閩南地區更不僅是台灣最主要的祖籍地,也與海外和港澳台有極為密切的關係。長期以來,閩南人在世界各地、東南亞,以及海峽兩岸勤勞開拓,弘揚並發展了中華文化。海峽兩岸學術界過去曾舉辦過數次與閩南文化相關之學術研討會,但實際上,「閩南文化」不只是一個區域文化研究的課題,而應該被視為一種「文化圈」的概念。換言之,閩南文化是以族群、語言、民俗習慣、宗教、信仰、建築藝術、文學等文化內涵為核心,涵蓋閩南移民所及的範圍(如台灣、東南亞等地),閩南文化圈的研究應該跨領域學科,進而探討與比較不同時空發展脈絡下閩南文化的發展、交流與變異。
主辦單位也表示,三百五十餘年前,鄭成功以金門為基地,從金門出征,在台南登陸,驅逐了荷蘭人,光復了臺灣。五十年前,為感念鄭成功的貢獻,原臺灣省立工學院更名為成功大學,如今,成大循著鄭成功光復臺灣的路徑一路來到今天的金門,就如同透過時光隧道回到歷史的源頭重新再作一個連結。如今,金門與台南已雙雙成為閩南文化的重鎮,同樣具有豐富的閩南文化資產。成功大學不僅在歷史上與閩南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成大有許多教授進行閩南地區與文化之調查與研究,或是參與公部門、產業界的合作計畫,有著多元的專業學術領域和豐富的研究人力。除此之外,成功大學還有許多東南亞及南洋的傑出校友,在閩南文化研究上可謂具有豐沛的人脈。而與成功大學有著密切合作的金門技術學院,更是「金門」此一僑鄉最重要的學術機構,可以網羅金門在南洋各國雄厚的僑鄉經濟力量。上述諸項,在在都顯示成大與閩南文化的關係密切,有能力推動「閩南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