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馬總統﹕讓殺戮走入歷史使和平成為永恆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碧蓮/綜合報導。
點閱率:587
  總統馬英九昨天在金防部擎天廳舉行之「古寧頭戰役60週年紀念大會」中發表感言。(翁碧蓮攝)

總統馬英九昨天在金防部擎天廳舉行之「古寧頭戰役60週年紀念大會」中發表感言。(翁碧蓮攝)

 總統馬英九昨天在金防部擎天廳舉行「古寧頭戰役60週年紀念大會」中發表感言,馬總統指出,古寧頭戰役改寫了中國現代史,開啟兩岸60年隔海分治的格局,而今「會以最大誠意,經由交流協商,化解仇恨對立,讓殺戮走入歷史,使和平成為永恆」。 
 昨天10月25日是古寧頭戰役60週年紀念日,也是台灣光復節,馬英九總統一早即就搭乘專機前抵金門,參加國防部在金門舉辦之紀念大會等系列活動,向當年奮勇守禦的國軍英靈表達感謝,並發表古寧頭大捷60週年感言。 
 這場紀念大會,計有國防部長高華柱、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總統府副秘書長賴峰偉、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賴幸媛、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金門縣長李炷烽及縣府一級主官等,以及當年參戰老兵老將及自衛隊員近千人參加;而除了台金媒體外,日本富士電視台也派員採訪。
 馬總統在「古寧頭大捷60周年感言」中指出,「60年前的今天,萬餘共軍趁夜暗突襲金門,守軍奮勇反擊,雙方激戰3日,最後7000餘名共軍被俘,約3000名共軍與1200名國軍躺在金門島西北角這個過去默默無聞的古寧頭,再也回不到親人的身邊。
 古寧頭大捷放在20世紀軍閥割據、對日抗戰、國共內戰等死傷數千萬人的歷史大舞台上,往往被輕忽,但從今天21世紀的眼光來看,這場戰役改寫了現代中國歷史關鍵的一頁,改變了海峽兩岸的命運。
 馬總統表示,我們感謝國軍弟兄,因為古寧頭大捷在當年風雨飄搖、危如累卵的局面中,扭轉了內戰頹勢,振奮了民心士氣,開啟了兩岸60年隔海分治的歷史格局;也讓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與政經制度,在全球冷戰的大環境及台海對峙的小環境中,各自進行劃時代的大實驗。
 我們感謝國軍弟兄,因為古寧頭驚天一戰是中華民國政府繼「光復台灣」之後,成功「保衛台灣」的第一戰,也為後來「建設台灣」提供了最寶貴的必要條件。
 馬總統表示,這一甲子間,台灣人民在這塊天然資源不多、天然災害不少的土地上,從貧困落後,先走向社會公平與經濟起飛,再走向教育普及與思想自由,最後達成社會多元與政治民主。台灣努力在全球民主與極權兩大板塊撞擊中求生存,在美國、日本、中國大陸的3大經濟體競合中求發展,並成功地把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與開放進取的海洋文明,揉合成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台灣這一路走來,汗淚交織,走得艱辛,卻充滿自信。
 馬總統指出,同一段時間,中國大陸走過風貌與內涵都截然不同的兩個30年。第一個30年,大陸用外來的馬列震盪療法,使中國在最短的時間脫離幾千年的封建、幾百年的落後與幾十年的破壞,但卻讓整個國家社會付出慘痛的代價。幾千萬的生命、幾代人的幸福,乃至整個民族的核心價值,都受到嚴重的摧殘。
 在第二個30年,大陸改用折衷、溫和、漸進的方式推動改革與開放,以「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號召,疏離馬列教條,找回傳統價值,走向現代化,擁抱全世界,終於崛起於東亞,受到舉世矚目。大陸這條路走得血淚斑斑,比台灣更曲折、更艱辛。
 馬總統感性表示,我們感謝當年古寧頭的國軍弟兄,因為他們帶給台澎金馬60年安定發展的機會,創造了經濟與政治的雙重奇蹟。他們的浴血奮戰,展現軍人至高無上的武德。沒有他們的堅持與犧牲,就沒有往後台灣成功的經驗。古寧頭大捷有如英雄的史詩,感人肺腑,廣為流傳,深深烙印在我們的心中。
 站在古寧頭,遙想當年廝殺的慘烈,60年後的今天,我們能告慰於那些長眠斯土國軍弟兄的,不僅是一聲感謝,而是一個把「殺戮戰場」變成「和平廣場」的堅定誓言:我們建軍備戰、捍衛台澎金馬的決心,絕不改變。
 馬總統強調,面對兩岸和解的曙光,我們則會以最大誠意,經由交流協商,化解仇恨對立,讓殺戮走入歷史,使和平成為永恆。古寧頭陣亡的國軍弟兄並沒有白白犧牲,他們保衛了國家,庇佑了人民,改變了歷史!讓我們向他們的英靈致敬!謝謝大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