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秋高粱遇旱歉收縣府研議補償機制

發布日期:
記者: 楊水詠/金沙報導。
點閱率:386
字型大小:

今年遇旱缺雨水,金沙鎮官澳青嶼秋作高粱普遍歉收,甚至一坵收成僅賣新台幣三百多元,血本無歸,農民叫苦連天;縣府建設局局長李增財昨天下午實地同農民踏勘,了解秋作高粱旱災受損現況後,李增財說,將先調查實際損害情形,作完統計之後,再召開內部會議研討如何補償的機制。
金沙鎮是金門地區高粱生產區之一,官澳青嶼一帶種植面積有一百公頃(一千坵),農民表示,往年壞是壞,高粱還會出穗,今年結穗少,種植十一坵,平均一坵收成僅有二千多元,少了七成,無法達到成本;甚至一坵只收三百多元,剛好是一包高粱種子的價錢,血本無歸,叫苦不叫苦。
縣府建設局局長李增財同縣議員李麗貌,以及多位農民昨天下午近五時,實地到官澳青嶼秋作高粱耕作區踏勘,了解秋作高粱遇旱受災現況,李增財說,他兩個月前,曾實地勘查過,當時生長茂盛,與昨天所見遇旱沒有出穗,相去甚遠,有著天壤之別。
李麗貌問說,秋作高粱遇旱歉收,農民血本無歸,縣府是否有何政策、補助辦法來補助農民渡過難關?李增財表示,目前正在找法源,有根據才能發放補助;錢是沒有問題,但沒有根據和法源,任誰也不敢發放,而且也涉及認定的問題。
目前,農作物遇到水災、風災受災害有補助,就是旱災沒有,也沒有補助的標準;李增財說,當前以保價收購為主,沒有天然災損補助這一部份。李麗貌說,那縣有沒有自己的補助辦法?李增財說,縣要自訂自治條例,且也緩不濟急。
李麗貌表示,今年縣府沒有伸出援手補助農民;相對的,到今年冬季大、小麥播種,也是沒有指望。李增財表示,如果天氣沒有改變、下雨,屆時連大小麥播種都困難,因乾旱播種不下去。
李增財提出農業灌溉用水解決的辦法,農民自行提供土地開挖農塘蓄水,由縣府來出錢開挖,解決農業灌溉用水缺乏問題。至於當秋作高粱最需要水灌溉時,農民指出,到山西水庫去取一桶水灌溉都不行,且天又不下雨,要叫農民如何?但也有農民建議「一京坵(金門話)」補助每戶農民開挖一口水井,各農戶自己使用。
對於李麗貌說由縣自治條例來做乾旱補助辦法,並將今年農民秋作高粱歉收損失,列入以後的補助,李增財認為「不太可能!」李麗貌指出,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幫助農民渡過難關,一坵僅收成新台幣三百多元,叫農民要如何?如有預算需要追加,可以用緊急救助的辦法來辦理。
農民說,一坵秋作高粱種植成本要五、六千元,如果是向他人承租的,成本更高達七千元,收成僅值幾百元而已,真是叫苦不迭!李麗貌說,我們常說要照顧農民,照顧成這個樣子,情何以堪!
李麗貌還是希望在這一季農民歉收,能有辦法幫助農民渡過難關,至少有種植的成本;至於灌溉用水,以後再想辦法來解決。李增財說,還是要先進行調查,不然會產生問題。且,如果訂出來辦法來,還是要公平、合理,但有其困難……,主要是收成時間不同,有好有壞,標準如何訂定;如果是全面性補助,縣府又做不到。長遠來看,李增財表示,今年遇旱歉收,不能保證明年不會,除了公地之外,農民還是要犧牲自己的農地來開挖農塘,如果全靠政府來開挖農塘,也會出現無地可開挖的窘態;還是政府補助,農民在自己農地上開挖,才是可行的辦法。
整個勘災約歷時半個多小時,縣府建設局長李增財對於官澳青嶼秋作高粱遇旱歉收補助一事,他強調說,將先調查損害情形,作統計完了之後,內部再研討如何補償的機制;但最終的目的,還是鼓勵農民建立農業灌溉用水蓄水池,如果私人農地不開挖灌溉農塘,同樣的問題還是會再發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