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推動金門國際自由市有待中央奧援
面對中國大陸幾乎是傾國家權力來打造平潭時,金門豈可再靜觀而不動?如何推動金門成為國際自由市?金門縣政府正評估其可行性,目前已完成「推動金門成為國際自由巿可行性評估計畫」期初報告審查,並希望以通過議會表決或全民公投的方式,建議中央政府授予金門國際自由市的地位。
縣府「推動金門成為國際自由市可行性評估計畫」期初計劃分析指出,金門目前發展困境,首要是中央政府本身行政效率低落,更無暇關心金門事務,對於金門的發展仍以台北的本位角度做優先思想,因此,近年來,中央對於金門發展的支援極為有限。
其次,中國大陸對於海西經濟區已有完善的規劃,將平潭做為與台灣互動的重要窗口,如果金門不能加速時間,具有超越平潭的戰略格局,金門地位很容易被平潭取代,而喪失歷史發展的契機。
金門優勢與未來發展策略在那裡?地理位置,若依靠「小三通」、「離島建設條例」、「金廈特區」仍不足,應掌握「海西經濟區」的契機,「推動國際自由市(區)」,在這個自由市內,可享有人員、貨品、勞務、資金與知識流通的五大自由。
金門的外在挑戰與契機?在於海西經濟區的崛起,以及「平潭島」的挑戰,未來的平潭將成為一顆「海峽明珠」,「比廈門還廈門,比大連還大連」的城市。根據綜合實驗區的發展目標,從2009年到2012年的三年內,新興城區的框架初步形成;2013年到2020年,現代化新興城市基本建成。
該項計畫分析,打造金門成為「國際自由市」,金門成為國際自由市後,將因而取得較為寬鬆的法律地位,可以邀集兩岸與全球的力量來共同建設金門。金門做為國際自由市,自然是國際的和平非軍事區,可向全球開放,又緊鄰大陸,可以發揮引導海西經濟區的國際角色。
金門成為國際自由市,最主要包含三個概念:享有管理人員進出的自主權。財政與稅收的自主權。重大建設的自主權。在這樣的基礎下,金門自然可以對全球開放自由流通,給予外來投資租稅減免等特別支援,可以更加強與海西經濟特區的經濟聯繫,成為海西最自由的運籌中心。
計畫也指出,未來金門之發展可以朝三個方向努力:發展觀光產業,推動地方特色產業,並建構免稅島,以打造金門成為國際休閒觀光島;致力提升教育產業水準,以建立金門成為教育文化大學島;發展醫療產業,以營造金門成為養生醫療健康島。
金門發展六大目標,投資購物免稅島;戰爭紀念歷史博物館;全球觀光旅遊醫療保健區;全球閩南文化園區 ;全球教育文化重鎮;東亞營運中心。金門發展第三波動力必須由金門人民自己啟動,金門特別法一旦通過,金門宜成立發展委員會,邀請兩岸與全球專業人員,共同規劃金門未來的發展。
據平潭常務副縣長歐小寧曾對外說:「我們也知道現在招商不是靠嘴巴講,但是我們相信,明年你看到的平潭就不一樣了。大陸和台灣不一樣的地方,是可以舉全省之力甚至舉國之力來打造一個地方,而海島經濟的特點在於可實現」。如果平潭建設如進行,約三年之內,基礎建設有一雛形,北京與福州會將該島歸劃為對台的前沿島嶼,某種意義上,取代廈門的大部分功能。因此,金門有兩件事必須急於努力,即在平潭還沒有成型時,先搶佔台灣海峽的明珠角色。採行一些平潭無法超越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