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鸕鶿生態紀實片發表會鳥友驚豔

發布日期:
記者: 李金鎗/金寧報導。
點閱率:520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舉行「黑色舞影-鸕鶿生態紀實影片」發表會,昨日上午在金門國家公園中山林遊客中心首映,內政部營建署長葉世文在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曾偉宏陪同下,與愛鳥人士近200人先睹為快,葉世文肯定金管處推動生態保育的努力,並指出,金門冬季鸕鶿為世界級景觀,期盼透過宣傳,打造為生態旅遊的主角,讓遊客了解鸕鶿之美。 
 為加強保育生態資源,金管處委託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丁宗蘇進行長達2年的鸕鶿生態行為基礎調查,並委請生態攝影家廖東坤掌鏡進行田野拍攝,費時3年多完成「黑色舞影│鸕鶿生態紀實」影片。昨日並假中山林遊客中心舉行發表會首映,鳥友驚豔、完整呈現鸕鶿生態。 
 鸕鶿生態紀實影片片長半個小時,葉世文先睹為快,肯定金管處推動生態保育的努力。他表示,曾經花了38小時旅程到秘魯就為欣賞老鷹,金門冬季鸕鶿為世界級景觀,期盼透過宣傳,打造為生態旅遊的主角,帶動金門地區生態旅遊的發展,活絡地區產業。 
 生態攝影家廖東坤指出,鸕鶿為金門冬季最著名候鳥,每年冬天約有1萬隻飛到金門渡冬,以古寧頭慈湖為最主要棲息地,出海捕魚和落日歸巢畫面,有如黑衫大軍壓境,相當壯觀,被譽為世界級的生態景觀。 
 廖東坤表示,「黑色舞影」是從94年4月開拍,除了金門記錄鸕鶿在金門渡冬的覓食、棲息、群聚移動、夜棲情況,及精彩的生活史,還遠到中國大陸青海、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歐洲荷蘭、日本、香港各地拍攝,呈現其求偶期間的羽色變化與多樣的求偶行為、築巢、孵蛋、育雛的畫面,希望完整呈現鸕鶿生態。 
 金管處處長曾偉宏表示,鸕鶿是一種具有遷移行為的候鳥,牠們每年大約10月下旬,會由高緯度的北方飛到長江以南的湖泊及金門越冬,次年3月底,才又陸續飛返長江以北地區繁殖。鸕鶿無論夏季在繁殖區或冬季在越冬區,其生活習性都是群聚的。金管處委託台灣大學丁宗蘇教授進行其生態行為的基礎調查,時間長達兩年,完成之後再委由生態攝影專家廖東坤進行田野拍攝,本影片紀錄的正是鸕鶿在金門渡冬的覓食、棲息、群聚移動、夜棲的情況,同時紀錄其繁殖生態,為了紀錄牠們的精彩生活史,特別遠至歐洲、大陸、香港各地,深入水湄與林間拍攝,呈現其求偶期間的羽色變化與多樣的求偶行為、築巢、孵蛋、育雛的畫面。 
 金管處表示,自92年以來,持續以鸕鶿及古厝為主軸辦理生態旅遊活動,帶領遊客親近鸕鶿生態,觀賞鸕鶿在金門悠遊飛翔、覓食與棲息的精神生活,活動推動以來,深受社會大眾的支持與肯定,帶動金門地區生態旅遊的發展,活絡地區產業,今年的活動刻正進行報名,並已於11月啟動遊程。歡迎關心自然生態、喜歡賞鳥、喜歡金門、喜歡旅遊的好朋友,大家來分享鸕鶿獨特的生活習性。(http://www.kinmen.gov.tw/)。 
 金管處指出,今年暖冬,鸕鶿來得較晚,目前第1波僅約200多隻飛抵慈湖,隨著冷鋒南下,將會逐漸增多,完成的「黑色舞影」影片將安排在鄰近鸕鶿棲息地的古寧頭雙鯉濕地自然中心放映,讓遊客了解鸕鶿之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