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權國小把金門日報當做土特產
民權國小的學生買了一份《金門日報》,留住金門的這一天。(張建騰攝)
金門的特產,除了菜刀、貢糖、高粱酒,還有《金門日報》!台北巿民權國小一位小朋友參加城鄉交流,買了一份《金門日報》當做土特產,想要拿回家做紀念。
金門縣金湖鎮金湖國民小學與臺北巿松山區民權國小已有十多年的交情;民權國小親師生於十一月六日起至十一月九日,與金湖國小親師生進行四天的城鄉交流,目的是認識鄉土,體驗生活,寓教於樂。
昨天(十一月九日)是交流活動的最後一天,民權國小學生在揮別金湖國小前,就近在黃海路、復興路一帶逛街;六年級的男學生陳昱紘看到便利商店架上的《金門日報》,決定買一份回家做紀念。
這次城鄉交流,陳昱紘對金門印象最深刻的人事物就是武器、風獅爺、古厝,還有金門人的熱情。他覺得金門有美麗的環境,希望金門的朋友能好好珍惜,不要破壞。
民權國小六年級的男生楊安在沒到金門之前,就知道金門的菜刀、貢糖、高粱酒很有名。楊安或許不知道高粱酒很濃烈,但這次參加城鄉,他卻親身感受到金門人很熱情。他說,金門人很不一樣,會開心的向人打招呼。這趟金門之旅,楊安對鐵漢堡、翟山坑道印象最深,尤其是翟山坑道中,水面下的坑道倒影。
對六年級的男生黃楷崴而言,金湖國小給他的印象是學生少,地方大;更特別的是,他在小金門,竟然沒有看到任何紅綠燈。
六年級男生高宣凱的父親曾在金門服役,行前他對金門的印象就是戰地。到了金門,他最有興趣的,就是戰史館;此外,他對寄宿家庭美麗的屋子及寬廣的後院頗有好感。
六年級的女生張瓊文對金門的印象就是有會讓人迷路的坑道,就連金湖國小的校園,也讓她覺得大到會迷路,但是這種「迷路」的感覺卻很好玩。
六年級的女生李靜宜在金門聽了一些「子不語」的傳說,雖然因此對某些環境疑神疑怪,驚聲尖叫,也算是難忘的回憶。
藉由交流,楊安認識了湖小的學生陳冠華,覺得值得深交。黃楷崴認識了李鈺霆,他覺得李鈺霆個子高大,從事籃球運動時卻不會欺負別人,而且還知道怎麼鼓勵別人;黃楷崴自己也喜歡運動,他比較拿手的是棒球。張瓊文認識了湖小的蔡嘉寧,李靜宜認識了湖小的吳雅勻。高宣凱觀察到-在民權國小,學生很害怕遲到,上課總是急急忙忙;在金湖國小,學生不害怕遲到,上課比較從從容容。
在交流活動中反思自己的學習環境,民權國小的學生認為他們的學校的優點在於:有很多社團,有天文望遠鏡,教室有空調……。如果金湖國小的小朋友到台北,他們推薦的景點有:一零一大樓、陽明山溫泉、美麗華百樂園摩天輪、台北巿立動物園……。
結束金門之旅,民權國小學生給金門友人的留言包括:「金門真的很好,要珍惜!」「好好珍惜美麗的環境,不要破壞!」「常電話聯絡!」「有空來台北找我們!」「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