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李清漢武學耆宿名揚世界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專訪報導。
點閱率:1,224
字型大小:
李清漢示範華陀五禽戲中的鹿戲-仰天搖鹿耳。(張建騰攝)

李清漢示範華陀五禽戲中的鹿戲-仰天搖鹿耳。(張建騰攝)

 「舞」與「武」是薪傳獎得主李清漢兩門精深的功夫;畢生練武、習舞的他,主張:功夫不必千招會,功夫只須一招熟!
 金門是一座英雄島,曾經出入的四方豪傑之中,有一位是武藝大師李清漢-他能武,會舞,知醫。今年已八十一、二歲的他,民國四十四年到四十七年,曾在金門擔任「成功隊」的指導員;今年,他曾於七月和十一月兩次重返金門,百感交集,老淚潸然,他說:金門是我的家鄉!
 李清漢是第十五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武藝獎的得獎人;今年十一月四日曾獲總統馬英九接見。他的經歷包括:中華民國國術總會氣功委員會主任委員、薩爾瓦多共和國國安學院武術總教練。
 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是台灣文化藝術的大獎,是由教育部委託中華民國資深青商總會辦理表揚。今年獲獎者共有十三位,他們分散在歐洲、中美洲、日本、大陸等地,獎項包括:文藝獎、畫藝獎、武藝獎、民俗音樂獎、民俗工藝獎、綜合技藝獎、傳統戲劇獎、地方戲劇獎、客家文化獎等,共九個獎項。
 其中,李清漢現任中美洲薩爾瓦多太極協會總裁,曾被列入「全球傑出百名武術名人列傳」。他自民國三十九年起,就開始以「漁夫」等筆名,撰寫有關國術活動及論述文章。在寫作的高峰期,他每天會有三千多字的作品;著作包括《華陀五禽戲真傳》、《空手道研究》、《太極之舞》、《擒拿百法》、《氣功推拿要旨》……等。民國四十幾年,他曾經投稿過《金門日報》的前身-《正氣中華報》。
 根據李清漢的自述,他是民國十七年出生,祖籍廣東;祖母是河南開封府人,曾經跑過江湖,過了江南,與做衣服的祖父結婚。他學習武術是自小耳濡目染,但早期學針灸,卻是以破瓷片和燈草做為替代物。
 李清漢的母親是壯族婦女,生下三子一女後,在他七、八歲時就因難產去世。母親患有乳腺炎不能哺乳,他是喝米湯長大的,加上後來多次受傷,他認為自己的體質並不好,所幸有功夫在身,有上帝保佑,讓他可以年過八十了,還是能吃,能睡,能拉!根據他的憶述,他曾參加過徐蚌會戰。民國四十一年,他在排長任內,曾到金門參加拳擊(國術)歌唱勞軍團;領隊吳體胖就是他的老師。
 當時的金門是一片牛山濯濯,他們坐的軍車在路上翻車,「雙刀」董玉珍、「拳擊」潘黛麗分別因為頸椎、腰椎受傷,被抬著返臺。其中,董玉珍就是歌星立委余天的丈母娘。
 四十二年,他曾到金門實習體驗連隊生活。四十四年到四十七年,他曾管理過「軍樂園」(八三一)並擔任「成功隊」的指導員。臨危授命,別無他求,他只希望擁有相機和收音機。
 「成功隊」是一支兩棲蛙人部隊;他表示,那一段時間,每一秒鐘都可能會死於非命;致命的四大危險包括:地雷、鯊魚、海流以及敵人。
 「八二三」戰役爆發前,他擔任民防教官。他表示,八二三期間,他看到的景象就像人肉屠宰場,到處是頭或腳分離的屍體。戰爭爆發後的三十天,他和其他教官奉命以第二順位搭乘「C46」機離開金門。
 約當民國六十年,他遭逢喪子之痛及天災之變,對當時的政府及軍隊感到失望,選擇退伍;從此開始了教武的生涯。在新加坡,他和妻子王麗惠曾獲得總理李光耀的禮遇;在中美洲的薩爾瓦多共和國,他是總統的座上賓。不僅如此,歐洲、日本、大陸,也都有他的足跡。
 一生習武,練武,教武的他以「吸鴉片」來形容對武術的熱愛及不可自拔。不過,他對武藝的斷層也有很深的感慨;他說,廣東話裡的「武」和「舞」與「無」是諧音的;武藝家就像其他藝術家一樣,到最後什麼都是「無」。
 他教過的學生成千上萬,但真正成材的並不多。他認為,主要的問題就是在學武無利可圖;一觸及利害,武術的沈淪就無藥可救了。他說,當人們肉痛時,對錢就不痛惜了;當人們肉不痛時,對錢就開始痛惜了。
 以八十多歲的高齡得到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李清漢還是覺得欣慰的。他說,學武藝最重要的就是修身和修心。修身的功夫涵蓋,不必千招會,只要一招熟;修心就是要積德、積善、積福。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