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僑拜會李縣長親率團隊熱情迎賓
「新加坡廈門公會-金廈文化交流團」一行80人,昨在團長林璒利領軍下拜會縣府:李縣長贈紀念品。(翁碧蓮攝)
遠道返鄉的「新加坡廈門公會-金廈文化交流團」一行80人,昨在團長林璒利領軍下拜會縣府,縣長李炷烽及縣府團隊展開雙臂熱情迎賓,雙方透過「金門話」展開一場鄉情的對話與心靈交流,儘管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李縣長與鄉僑們相見格外溫馨,畢竟人親、土親,家鄉最親;小三通已成華僑回鄉的橋樑。
李縣長昨上午接見新加坡廈門公會金廈文化交流團,他指出,金門、廈門同一門,都是咱們自己的鄉親,對女會長林璒利帶團來訪及進行文化藝術交流之旅,表達萬分歡迎與感謝之意,他說,以前由廈門來金門相當困難,現在是天涯若比鄰,近在咫尺,他由衷期盼華僑透過小三通管道回到故鄉,有來有往,凝聚鄉誼情感。
李縣長指出,過去要來金門相較登長城及游泳還要困難,最近不論是由新加坡,或是馬來西亞,情況已漸入佳境,他鼓勵大家由金門家鄉帶伴手禮-即金門高粱回新加坡,分享親朋好友。目前是政策照顧,影響金門在地經濟深遠,縣府為爭取相關政策是爭得頭破血流、鍥而不捨。
談及小三通政策與發展艱辛的歷程,李縣長說,為爭取由金門至廈門,他曾先後在上海與汪道涵會面3次;2000年7月15日率小三通的訪問團前至北京特別求見錢其琛;到2001年1月2日前任縣長風光登陸,但當時大陸人士仍不能來金,只有金門可以過去廈門。
為此,李縣長也向錢其琛反應指出:「只有金門能去,大陸不能來,只能算是半通」,所以當年才會有八個金胞聯在2月6日分三批返回金門,雙邊開始有來有往,小三通由此建立正常機制。對滯留大陸福建的萬餘名金門鄉親,李縣長也幾經努力,最後成功協助鄉親們一圓回鄉之夢,一償多年心願。
回顧民國90年只有專案才能來金門,且需假借很多名目如祭祖才能來,李縣長在2002年與吳成典一起去北京爭取,才有4月25日開始定期航班啟動,由原來一天少數航班到目前一天達30多航次,過程可以說是歷盡千辛萬苦,如今開花結果,旅居海內外的金門華僑絡繹於途,由廈門回到金門故鄉探源尋根。
小三通政策對金門經濟發揮實質效益,李縣長指出,本縣之經濟成長若以實質縣內生產毛額之變動為衡量之標準,則91年至96年之經濟成長率各為0.69%、9.48%、6.87%、5.58%、4.32%、5.27%,六年來平均成長率為5.37%。較之前十年數據(81年度決算數至90年度決算數),依序為10.46%、12.16、11.38%、7.03%、6.73%、6.18%、4.94%、1.29%、2.15%、1.04%。
女會長林璒利對李縣長一席話,在感動之餘也道出她個人一個祕密,她說,她從事旅行業三十多年,以前常想為什麼不能從廈門直接到金門,她一直在心中盼呀!盼呀!盼到去年,她知道小三通管道後,立於3月份組團到金門來踩線,在此以前,她從未到過金門,這一天終於讓她等到盼到。
在提及對金門印象與看法,林璒利激動地說,金門有「三好」,就是空氣好、交通好、人也好,此次來的團員有不少是金門華僑,他們有的回家探親,有的見見昔日故人好友,十分溫馨,她將再組團來訪;李縣長也期透過隨團來訪的星媒多加報導,讓僑居地華僑獲充份資訊。雙方相見歡並互換紀念品,一切盡在不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