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兩岸海洋油污染應變研討會李縣長﹕未來兩岸是金門統一兩岸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金城報導。
點閱率:513
  「兩岸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交流研討會」昨起在金門技術學院圖資大樓展開;縣長李炷烽到場致詞。(莊煥寧攝)

「兩岸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交流研討會」昨起在金門技術學院圖資大樓展開;縣長李炷烽到場致詞。(莊煥寧攝)

 「兩岸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交流研討會」昨日上午在金門技術學院圖資大樓開幕,共有來自台灣、大陸及本地的學者、專家、官員一百多人齊聚一堂,針對兩岸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業務進行溝通與經驗交流,金門縣長李炷烽出席開幕式時指出,金門可以扮演海峽兩岸溝通合作的一個橋樑,希望兩岸政府給金門更多方便,讓金門發揮其積極功能。
 由行政院環保署及金門縣政府委由國立金門技術學院金門海洋事務研究中心辦理的這項兩岸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交流研討會,是於昨日上午九時起在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圖資大樓開幕,並由金門縣長李炷烽、環保署水保處陳咸亨處長、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校長李金振、中國航海學會船舶防污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義致詞。而出席研討會貴賓,台灣方面有環保署及轄下水保處、毒管處、督察總隊、各縣市環保局,以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台灣海洋污染防治協會、中華搜救協會等學術及公益團體;大陸方面有中央及各地的海事、海洋、環保、打撈單位都有派員參加,大連海事大學、廈門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以及交通部水運科學研究院、中國航運學會船舶防污染專業委員會等學術、研究機關都派員參加;金門本地也有海巡隊、岸巡隊、國家公園管理處、環保局、建設局、交旅局、港務處、各地鄉鎮公所等代表參加。
 金門技術學院金門海洋事務研究中心主任傅崑成指出,金門位於東海南端、南海北端,正好是台灣海峽中央,而且是船舶航行的輻軸之地,隨著兩岸政治局勢的改善,越來越多的船舶在台灣海峽航行,過去台灣海峽航行方向多半是南北走向,現在增加很多東西走向的船舶,數量大增,也大大增加海上事故發生的機率,其中對環境影響最大,就是洩油事件,此次與會的全是海峽兩岸有關於海洋油污染事故緊急應變業務最深刻瞭解,甚至直接主管相關事務的專家學者們,在兩天不到的研討會中,除了提供了非常多且深刻的論文要來分享,也藉由經驗交流對兩岸海洋污染防治政策及相關業務合作凝聚具體的共識。
 李金振校長指出,金門技術學院海洋事務研究中心是在縣長李炷烽高瞻遠矚,鼎力支持下才成立,並開設海洋事務碩士研究所。李金振表示,學術發表之餘還可作很多事情,兩岸之間更多事務可以透過金門技術學院、海洋事務研究中心來努力。
 縣長李炷烽也對於此次蒞臨金門彈丸小島參與研討會的兩岸產官學業界代表與領導等嘉賓,表示竭誠的歡迎與感謝。他說,從去年台灣新政府產生後,兩岸的態度有重大的改變,一年多來,類似這樣的交流研討會已不是第一次,金門是可以扮演海峽兩岸溝通合作的一個橋樑。「未來的兩岸不是大陸統一台灣,也不是台灣統一大陸,而是金門統一兩岸」。當李炷烽此語一出,現場也響起掌聲,似乎也相當認同此一看法。
 李炷烽說,由於領海基線的空白、保留空間,以致於金門形成一個化外之地,是台灣治理下的所謂「外省」(因為金門隸屬福建),儘管版圖轄區屬於福建,但是治理權限又在台灣,所以金門形成一個非常尷尬的角色;妾身不明有兩個意義,一個有很好發展,一個是走向不可知的未來,金門雖然擁有特殊的地理區位優勢,但在與大陸的交流存在很多的不便,需要兩岸的政府給予更多的方便,讓兩岸很多問題,能在金門這塊島嶼上很快進行相互的瞭解與進一步的協商。
 此次來金的大陸學者專家耗費很多時間與心力在申請入出境手續,李炷烽表示,金門縣政府會持續爭取凡是大陸來到金門而不經過台灣的,放寬所有的管制,讓金門可成為金廈兩地自由的特區。金門一直以來都是台灣一國兩制的試驗區,而廈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國兩制的實驗區,兩個國家不同體制在金廈交流,媒合,相信會產生激勵作用。
 李炷烽也希望透過此次研討會活動,能夠帶動兩岸政府對金門這樣不管是扮演跳板或橋樑的地方,有更多的重視與注意,大膽地把金門擴建為兩岸新的舞台,讓金門發揮其積極的功能。因為金門畢竟是有別於台灣、有別於大陸,與廈門一樣有不同的體制,希望藉由金廈之便來構築兩岸一個暢行的橋樑。他也期盼兩岸不僅僅是重視海污染的問題而已,更進一步讓兩岸的緊急救援之間很多的合作,都可以在金門先試先行。並讓海洋資源得到更多的保護,讓兩岸海洋資源永續發展。
 昨日的學術研討會中,與會的學者專家針對海洋油污染防治法令機制、具體海洋油污染案例、緊急應變對策技術,以及兩岸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合作方案等五埸不同議題發表十七篇的論文,除了藉此加強兩岸對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業務之溝通與經驗交流,落實結合整體應變策略、精神與重點目標外,也針對兩岸海洋污染防治政策及相關業務合作提出建議。
昨晚縣長李炷烽也設宴歡迎參與研討會的大陸與台灣產官學界代表。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