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虎爺當令一盤雞蛋表寸心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3,571
  信眾在虎爺前供雞蛋,用意是讓虎爺有「肉」吃,卻又不起凶性。(張建騰攝)

信眾在虎爺前供雞蛋,用意是讓虎爺有「肉」吃,卻又不起凶性。(張建騰攝)

 新巿里忠義廟的虎爺前,供有一盤雞蛋;虎爺前供雞蛋,在信眾心中是有用意的;信眾認為,虎是肉食性的,供奉雞蛋比較不會挑起虎爺本來的獸性。
 金門民間信仰中的「下壇爺」乃是一尊動物神,本尊就是老虎。虎年一到,與虎有關的吉祥物,成了人們的最愛;廟中的虎爺,平日或許司空見慣,由於虎年的緣故,不免多了點神氣。
 民間以虎爺為專祀的宮廟很少見,但配祀虎爺的廟宇卻很多。民間傳說,虎爺曾經被土地公、城隍爺、媽祖婆、保生大帝等神明收伏過,又或是神明的坐騎;例如傳說瑤池金母曾乘虎出遊;張道陵天師曾騎虎入山;武財神趙公明的座騎為黑虎將軍……;或許是這樣的緣故,金門各廟宇幾乎都有供奉有虎爺。
 虎爺另有下壇爺或下壇將軍的稱謂,當廟宇有奠安或採乩活動時,常與中壇元帥一起鎮守在廟門口的供桌上。中壇元帥就是傳說中的哪吒三太子。
 由於虎爺是神明坐騎或侍從,較具規模的宮廟是將虎供桌在境主神明的神龕下方。這樣的配置,讓虎爺的神格顯得比較低階;但也由於所處的位置較低,容易與較常在桌下鑽進鑽出的兒童親近,因此也有人把虎爺視為兒童的守護神。
 在醫藥不足的年代,幼童若臉頰紅腫,生了「豬頭皮」時,有些人會以紙錢與供品祭拜虎爺,並在臉頰寫一「虎」字,以一物剋一物的觀念,希望達到「虎咬豬」的效果,祈求早日痊癒。此外,對兒童各種驚嚇症、皮膚各症虎爺也曾被視為可以提供治療-或者應該說是提供心理治療的對象。
 除了被看成兒童的守護神之外,叼錢、納財、驅逐疾癘、鎮守廟宇,也是虎爺的功能。
 瓊林保護廟的境主神明是保生大帝,配祀的神明也有虎爺。居民遇有疑難不決的大事,會向保生大帝請示;遇有較瑣碎的事情,則會向虎爺請示。據說,尋找失物之類的事情,也會求虎爺給一點明示或暗示。
 對虎爺的祭祀,金門民間常用一些餅干或零食;不過,在新市里忠義廟偶然出現一盤帶殼的雞蛋。許多人見了,認為只是「有什麼拜什麼」,隨意而已。
 民間有時會用小三牲、生肉、米酒、熟雞鴨蛋祭拜虎爺。用熟雞鴨蛋祭拜,有一種說法是為了滿足虎爺的肉食性,但又可避免誘引虎爺的凶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