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砂卡礑爆紅湖小有教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1,283
字型大小:
  小三國語課正在上「砂卡礑步道」,台灣剛好有遊客受困砂卡礑的新聞。(張建騰攝)

小三國語課正在上「砂卡礑步道」,台灣剛好有遊客受困砂卡礑的新聞。(張建騰攝)

 「砂卡礑」是地名,在太魯閣的語言中,原意是指「臼齒」;在漢語中「礑」字是指「底部」。連續數天「砂卡礑」三個字一再在各新聞頻道播送;巧的是「砂卡礑」剛好也是國小三年級國文課本中的內容,在金門學區中又剛好教到。
 這幾天,國小三年級學生放學後可能會努力翻查字典找出「礑」字;小朋友的動機並不是因為看了新聞而去找它,而是因為國語課剛好教到了〈砂卡礑步道〉;不過,無巧不巧,當國語課教到這一課時,剛好有遊客在砂卡礑受困三天,被空勤隊直升機以吊掛方式救離險區,成為新聞焦點。
 金湖國小教師吳昀曇表示,國小三年級目前上的單元是「臺灣好風情」,課程包括「淡水小鎮」、「安平古堡參觀記」、「回到鹿港」以及「砂卡礑步道」。單元的設計主要是要學生珍惜環境;不過,當課程進行到「砂卡礑步道」時,剛好有遊客受困在砂卡礑山區,她藉機向小朋友談了一點點時事。
 吳昀曇表示,「砂卡礑步道」位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太魯閣族人曾在當地發現祖先的「臼齒」,因此就以「砂卡礑」做為地名;因為在太魯閣族的語言中,「砂卡礑」就是臼齒的意思。
 金湖國小校長翁明國表示,學校教育教的是生存、生活與發展;由課本的「砂卡礑」連結新聞報導中的「砂卡礑」,可以提醒小朋友:當氣象預報天氣有變異時,就應該避免讓自己涉險或是增加不必要的社會成本,這樣才是擁有生活智慧的人。
 國小三年級的國語課本有「砂卡礑」;不過,小學生字典或一般常用字典恐怕查不到「礑」這個字的單字解釋。在金沙學區,就有小朋友為了找「礑」的解釋而遍尋不著,因為這個字除了做為地名之外,並不常用;課本的解釋只說是地名。
根據《漢語大字典》、《字彙》、《正字通》等字書的解釋,「礑」是「底」或「底部」的意思,也就是木器或石器「最下面的部分」;讀音則為「當」的第四聲。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