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城隍民俗專題》將軍爺城隍座前護衛部將

左、謝將軍頭戴錐形方帽,右手持扇,左手拿令牌,有「白無常」之稱;右、范將軍臉龐黧黑,手舉「賞善罰惡」警示牌,有「黑無常」之稱。(楊水詠攝)
講起「將軍爺」,或許有人不知何許神也!若說「七爺、八爺」或「謝、范將軍」,大家均認識是城隍爺座前兩位護衛部將。相傳謝、范兩人生前義結金蘭,重義守信,死而為神祇,也是最有名的「鬼差」,專司緝鬼魂、助城隍、閻王賞善罰惡的將軍。後人有感於謝、范的義行,成立「范、謝將軍會」,效法祂們的手足之情及信義精神。
自古既有城隍的信仰,城隍廟設置有等級分明的主神、佐神、隸役等神祇,儼然形成一套完整的陰間官吏系統。而,城隍爺也是地方冥官,祂的僚屬之中六司、八爺及三十六神將;來到城隍廟使人油然生起陰森肅穆之敬心;每當城隍出巡,左前導的謝將軍,身材修長,伸吐長舌、臉色蒼白,頭戴錐形方帽,上寫「一見大吉」,右手持扇,左手拿令牌,有「白無常」之稱。右為范將軍,身材矮小,黧黑的臉龐,手舉「賞善罰惡」警示牌,有「黑無常」之稱,神氣十分嚇人。
據傳說:謝、范將軍是福建閩縣人,有一回押解要犯不慎脫逃,分頭尋找,約定橋下會合。不料,雷雨傾盆,河水暴漲,范將軍信守諾言,不願離去,緊抱橋墩溺斃;趕來的謝將軍見范將軍已死,痛不欲生,吊死橋柱,毅然同赴黃泉。閻王爺嘉勛謝、范義行,命祂們為城隍爺前部將緝拿不法之徒。
另一說:范、謝是唐朝人,安祿山叛變,唐明皇遠避西蜀,張巡、許遠死守睢陽,范、謝兩人被派出城求援;謝將軍受擒,被吊死城頭,范將軍不慎溺水而死。後來,睢陽城失守,張、許死後封為城隍爺,范、謝為護衛將軍,鬼怪不敢作祟,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迎城隍爺明察暗訪,人間是非善惡,了然於神明指間,惡徒不敢枉法作歹。
據文史工作者研究考證,浯島城隍廟軟架的謝、范將軍頭部為木製,身由竹架編製,歷經三百多年仍保存原貌,深具宗教文化保存價值。早期,「范、謝將軍會」成員僅有十餘人,以年齡序尊卑,而且情同手足;現有成員四十餘人,在迎城隍穿虎頭鞋,身著白衣黑褲,紮綁腿,胸前繡有范謝爐下,一眼即知是仰慕謝、范將軍義行的人。
「生無常,死有分」。據說,每當城隍爺出巡,若遇到前導謝將軍神遊,只要跪下謝福,必獲陰佑;范將軍善惡分明,凡人行止不端,遇范將軍出巡,必晦氣罩頭。時至今日,人心日益澆薄,也不若古人重信守義;迎城隍是金門地方信仰和宗教文化,到城隍廟拜拜或參與迎城隍活動,應回歸宗教文化信仰教人棄惡從善的本質,也體認謝、范將軍金蘭之情、重信守義精神,形成匡正人心,安定社會的宗教勸善力量,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