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會忘記國軍這兩百多位排雷英雄
            排雷任務完成,排雷大隊解編了;不過「排雷大隊紀實館」的英雄榜上將流傳他們的姓名。 (張建騰攝)
    排雷任務已經完成了,排雷大隊隨著解編了;不過,兩百多位排雷弟兄的名字,將被留芳在「排雷大隊紀實館」的英雄榜上。
    對清除了九萬五千顆「地下火龍」的排雷英雄們而言,當他們挖到第一顆地雷時,有人有整個人簡直快「飛」了起來的幻覺!不過,「勇敢、專注」,壓制了緊張、害怕,他們終於可以一顆又顆地將這些功成身退的被動式陸戰軍事武器全部移除。
    排雷英雄中,二中隊的排雷手領隊—上士陳家偉在雷區執行任務的時間總共有四年三個月;他曾清理過一千八百多顆地雷,單日最多曾處理過一個雷堆中的一百多顆地雷。他表示:很榮幸能在金門為金門鄉親盡一份心力,這是無比的光榮!
    陳家偉表示,當他挖到第一顆地雷時,心裡想到的是—若是沒有處理好,可能就無法回家見家人!他和妻子育有一子,現在已經十歲。
    排雷英雄中的排雷手領隊楊麒嚴是上士作業副組長;他在雷區工作已有七年,期間認識了同在雷區擔任翻譯工作的張蒨芝,並引爆了一段愛情;愛情如同迅雷,他們兩人相逢於2010年,結婚於2012年,如今已有一個七月大的孩子。
    楊麒嚴表示,他非常榮幸能夠有機會在排雷大隊工作;地雷雖然能傷人,但只要能依程序、步驟排除,其實是很安全的!
    排雷大隊解編後,楊麒嚴會留在工兵連的排雷排;未來若有零星的雷彈被發現,他將繼續展開排雷任務。他說,能夠為金門排除這些潛藏在地下的危險,這就是一種驕傲。
    張蒨芝表示,雖然工作有危險,但身為金門人,他很高興丈夫有能力為金門人去做這樣的工作。    另一位排雷英雄呂承佑說:排雷工作,舍我其誰!能替金門百姓排除地雷,讓海灘變安全,讓農民安心種植,這就是排雷手的榮耀!他是排雷大隊一中隊的上士戰鬥工兵。
    二中隊的排雷手領隊—上尉中隊長王信忠說:我們在排雷大隊中成長了很多,能在此服務是一種榮幸,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再回到金門,感受金門的美好!
    一中隊的排雷手謝次郎(中士戰鬥工兵士)對身為排雷大隊的一員感到榮耀與榮幸。他說,第一次挖到地雷時,感覺手會發抖;不過,參與排雷工作四年以來,他至少清除三位數以上的地雷;其中有一天,單日就曾處理過幾十顆地雷。
    一中隊的上士戰鬥工兵士古俊弘擔任排雷手的時間是四年;他覺得很榮幸能為金門去除危險因子,讓金門鄉親可以安全地在海邊活動。
    他表示,回想第一次進入雷區時,一切似乎充滿了未知的變數,真的是蠻驚險,蠻害怕的;不過,步步小心,按照已知的要領步驟,真的就可以搞定一切!
    上士戰鬥工兵士謝岳築是三中隊的排雷手;他表示,雖然排雷大隊已經走入歷史,但他仍以曾經身為排雷手的一員為榮。他擔任排雷手兩年多,曾在一天中處理過一百多顆地雷。
    謝岳築表示,發現第一顆地雷時,最初是有一點點手足無措的;不過,在領隊的支援下,學到如何在面對緊張與恐懼時,靜下心來,依照步驟要領,完成任務;同樣的,在第一次執行爆破接續作業時,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因為有幾百顆地雷要分堆引爆,不小心就會發生危險。
    一中隊的排雷手領隊劉彥佑(上士戰鬥工兵士)是排雷大隊編組就參與了任務;他表示,結束七年的任務,讓他在臨去時感到不捨,這段時間,他排的地雷是四位數;單日曾處理過一百多顆。過程中,最難忘,當然是一開始第一次進去雷區的那一天,以及找到地雷的那一刻。當時,他把已事前找到的東西,在腦中好好整理了一下,藉以克服害怕。
    一中隊排雷手領隊張君安是最資深的排雷手,九十五年七月一日至十月二十八日,在排雷大隊編組之前,就曾加入當時的「排雷小組」;排雷大隊成軍之後,則於九十六年四月到一零三年四月一日排雷大隊解編時擔任排雷手。
    張君安表示,當第一次敲到地雷時,感覺到整個人似乎要飛起來了—在感到震驚之餘,又趕快恢復鎮靜,並由長官督導,小心謹慎地完成了第一次的排雷任務。
    在「排雷大隊紀實館」中留名者,有排雷大隊大隊部上校大隊長古鑑今(前任)及趙崇崑(現任)等十二人、管理中心中校主任莊輝煌(前任)及施路光(現任)等二十九人、裝備組上尉組長陳耀民(前任)與任重遠(前任)及陳育楷(現任)等二十九人、一中隊上尉中隊長謝章千(前任)、吳文旭(現任)等二十七人、二中隊上尉中隊長陳育楷(前任)和王信忠(現任)等三十一人、三中隊上尉中隊長傅志輝(前任)與王薪貿(前任)及何忠駿(現任)等三十八人;另外還有「排雷小組」時期的上校指揮官羅定一等十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