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黑蚊將辦宣導會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綜合報導。
點閱率:470
被小黑蚊叮咬後,皮膚會產生紅、腫、痛等過敏反應,造成受叮咬民眾不堪其擾,環保局辦理特別小黑蚊教育宣導講習會,邀請小黑蚊防治中心研究專家抵金講授小黑蚊之發生、生態與習性及綜合防治策略與技術,環保局希望藉由宣導活動,將小黑蚊防治作法落實在各學校、社區,以實際行動共同清理家園,加強個人保護,避免小黑蚊危害。
環保局指出,小黑蚊(台灣鋏蠓)為臺灣本土原生種昆蟲,自1913年於臺中發現至今已有99年,近來全臺各地常有局部地區小黑蚊孳生情形,並造成受叮咬民眾不堪其擾,惟因小黑蚊為生態問題,非環境衛生問題,根據研究顯示因其無天敵,而陰暗潮溼易孳生大量青苔,防治方法以阻斷小黑蚊成蟲及幼蟲的食物來源青苔為主。
小黑蚊防治在中央為農委會主導,環保署協助辦理,宣導會中,環保局向參與的機關學校及社區代表說明本縣各相關單位權責分工事項,並提醒民眾建立「以個人防護與環境管理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觀念,做好個人防護及環境管理,清除幼蟲孳生的青苔,結合民眾及政府機關力量共同防治,提升縣民生活品質。
希望藉由這次教育宣導,讓這些防治作法落實在各學校、社區,以實際行動共同清理家園,加強個人保護,避免小黑蚊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