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廈門薛令之墓珠山薛氏盼覓地營造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維智/綜合報導。
點閱率:859
  唐代先賢「開閩進士」薛令之墓原位於廈門市雙十中學內,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多年前因為開發建設遭到移除,金門薛氏族裔感念祖先恩澤,日前特地組團前往廈門關切,並希望能覓地重建新墓。(金門薛氏宗親會提供)

唐代先賢「開閩進士」薛令之墓原位於廈門市雙十中學內,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多年前因為開發建設遭到移除,金門薛氏族裔感念祖先恩澤,日前特地組團前往廈門關切,並希望能覓地重建新墓。(金門薛氏宗親會提供)

原坐落於廈門雙十中學內,唐代先賢「開閩進士」薛令之墓,10多年前因為開發建設遭到移除,金門薛氏族裔感念祖先恩澤,日前組團跨海拜會廈門市湖里區台辦等單位,期待協助覓地營造新墓,藉以告慰地下先人,並惕厲後人努力上進。
薛令之(683年-757年),字君珍,號明月先生,是唐朝福建首位進士,官至太子侍講,原籍今福安市溪潭鎮廉村,後遷居今嘉禾里(廈門市),為薛氏開禾始祖。
地方文獻記載大約在唐天寶14年(755)前後,薛令之和陳僖家族相繼遷入廈門島,薛居薛嶺之北,陳居嶺之南,《閩書》、《廈門志》中並列為開禾先賢,以「南陳、北薛」相稱。
廈門薛氏在廈門立基已1200年,後來歷經輾轉遷移,定居於今林后社和安兜社一帶。明、清時期,薛氏部分族人再繁衍到金門、台灣、澎湖和東南亞等地,開枝散葉蔚為大族。
薛令之墓原位於廈門市雙十中學內,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餘年前卻因學校開發需要,遭到移除消失不見,讓專程返廈祭祖的華僑和台灣、金門各地族親憑弔無依,為此深感痛心和遺憾。
開發至今已有670年歷史的金門珠山聚落薛氏族親,以先賢帶領族人開發,披荊斬棘功在嘉禾,長眠墓地既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卻無端遭到夷平,讓後代子孫愧疚難安,日前特組團「小三通」跨海拜會廈門市湖里區台辦、統戰部和區黨委等7單位溝通,希望對岸協助另覓適當地點,讓族裔仿照舊制營造新墓,以告慰先人英靈。
台灣和旅外薛氏宗親對此甚表關切,期待新墓的營造計畫,再凝聚海內外族親的向心力,也以敬祖追思的行動,體現海峽兩岸血濃於水的同胞情。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