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湖采風》紅經十度霜原生烏桕赤于楓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金湖報導。
點閱率:974
字型大小:
  冬陽下,同心島面向「大小巨蛋」的「烏桕」,紅得很耀眼,成了太湖的亮點。(張建騰攝)

冬陽下,同心島面向「大小巨蛋」的「烏桕」,紅得很耀眼,成了太湖的亮點。(張建騰攝)

冬陽之下,太湖同心島報國亭面向金湖綜合體育館「大小巨蛋」的兩株「烏桕」,紅得很耀眼。烏桕是金門的鄉土樹種,它的葉子比楓葉還要紅,太湖畔與水為鄰的烏桕,全株紅得更是純粹。
烏桕是落葉喬木,在太湖畔,目前可以見到紅葉飄飄的景緻,顯得詩情畫意。紅葉鋪陳在有原木做為護欄的棧道上,多了一層蕭蕭的美感;走上木棧道,如踏在紅葉毯上;不過,木板的內裡有些已經朽壞,偶而會有崩陷的驚駭感。
烏桕的得名有幾種說法,都能彰顯它的特色,有人說烏桕的葉子可以用來做為植物染,因為顏色偏於烏黑色,因此故稱為烏桕;由於它被砍伐後,樹基的中間會腐爛形成「臼」的形狀,因此稱為桕;還有人說,因為烏臼鳥喜歡食用它的種子,因而得名。
烏桕的別名還包括烏臼、鴉臼、木蠟樹、樁仔、瓊仔、木梓樹等。烏桕於冬天落葉之後,春天來時,會重新長出芽紅色的嫩葉,經過光合作用之後,則會長成菱形的紙質綠葉。
早期的金門,童玩都是用自然及生活中的材料自己動手作成,陀螺即為其一,而烏桕和樟樹、番石榴樹都是做陀螺的好材料,而且各有特色。
金門本地流傳了這麼一段俏皮話:「樟敖走,虹(烏桕)敖號,『尼仔佛』車畚斗」;大意是說,樟樹做的陀螺很會走,烏桕做的很會號叫,番石榴樹做的很有勁道的「戰鬥陀螺」,足以撞翻其他陀螺。
烏桕被華人視為經濟作物而加以種植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它的種子外部含蠟可用來做成蠟燭;種子本身含油,是製造肥皂原料;葉子可當做中藥,民間有治蛇毒、消腹水的偏方;烏桕的木材可以做成家具或雕刻品。如今,烏桕還可用來估為生質柴油。
如果什麼都不做,烏桕還是可以成為觀賞植物,因此也適合當做行道樹。
唐代詩人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宋代詩人陸游則有「烏桕赤于楓,園林二月中」的詩句;兩兩相較,可見楓葉紅於春花,而烏桕又勝過楓紅。
若以美人比烏桕,那麼烏桕就像是花木中的陳圓圓。清代詩人吳偉業在《圓圓曲》中有「桕冠—怒為紅顏」、「啼妝滿面殘紅印」、「烏桕紅經十度霜」、「一代紅妝照汗青」的描寫。
歷史上,美麗經常是一種錯誤,陳圓圓(字畹芬,原本姓邢名沅)是明末「江南八豔」之一,紅顏薄命,相傳她曾經是崇禎皇帝、皇親田秀(田戚畹)、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清代封平西王,又立為周)及闖王李自成手下劉宗敏的嬖妾;由於她有「傾國傾城」之貌,吳三桂為了她獻關降清,明朝於是滅亡。她復歸吳三桂,但最後以女道士終。
午後從太湖畔的烏桕樹蔭下看同心島,烏桕透光的紅葉,對映銀光閃爍的湖水,對照報國亭上的反光的綠瓦,成了太湖風光中的亮點之一。從同心島報國亭遠眺湖畔烏桕,則有萬綠一紅的豔耀。
美麗的金門,曾是明鄭與清軍兵家必爭之地,曾是國共砲火相向的島嶼,就連韶秀的太湖也是為了反攻及備戰而開鑿的人工湖;不過,環湖道上不再頻仍阿兵哥路跑和湖中光復島鸕鶿軍的頻頻操練,都成了冷戰之後,二十年和平的點綴。
曾幾何時,金門的空氣品質,已經淪為全國之末;因此,金門的樹木越來越重要;金門人應該重視樹木,更應該發掘樹木的故事,讓它們成為觀光的亮點與趣點。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