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培育何有忠鍾情金門

老闆何有忠,來金搭設溫網室栽培食用香菇,品質精良。(許峻魁攝)
去年有地區青年棄公職,返鄉投入農業,進行溫室短期蔬菜的栽培。而來自台南的何有忠先生,也在去(一○三)年五月來金,投資「溫網室香菇」的培育。老闆何有忠不諱言地指出,就是看上了金門的「氣候」以及「好水質」適合種香菇,再加上便宜低廉的土地租金等誘因,而且產量比台灣還要多。
「菇菇栽培實驗室」這款手機遊戲,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大家就愛享受種菇的樂趣,然而在現實生活當中,香菇的培育可是門大學問,近年市面上也出現販售盒裝的太空包,供一般民眾在家DIY栽種,同樣也是廣受歡迎。在金門的農業環境中,以高粱、小麥為主,少部分種植葉菜類,但無人培育菇類;自台南跨海來金門租地搭棚,何有忠在地區以太空包的方式培育食用香菇。
何有忠在泗湖租地,搭建兩座香菇溫網室棚架,為什麼大老遠的跑來金門種香菇,他表示,金門的日夜溫差大,水的部分,金門的水質很好,香菇只要澆水就可以生長出來了。而目前他正在試驗栽培階段,何有忠指出,在埔里的老師傅告訴他,以日本的密封式栽培方法來試驗,目前所的搭建的兩座溫網室,共有四萬餘株的太空包。
所搭建的溫網室,與一般溫室不同,是有兩層以控制濕度溫度,是日本人所採用的培育方式。何有忠表示,日夜溫差如果越大,則太空包就容易長出香菇,加上水質又好,那菌傘就會長的粗大;而他的香菇溫網室的設計,是參考採用日本人在大陸遼寧的作法,以多層立體栽培,雙層隔溫,並以自動化來控制溫度與濕度,這種做法雖然成本較一般為高,但是產量以及品質都能比台灣的還要好。
這些太空包的組成,是以木屑、米糠、豆皮粉等,以一定比例製作而成,何有忠說,這些太空包的菌株都是自日本進口的,是日本近年研發出來,可高密度種植的菌株;而這些太空包都是先在埔里,由老師傅們先準備好,將菌種植入後,經過一百二十日成熟後,便立即用海運運抵金門,因此一株太空包的成本挺高的,但試驗至今,成功率很高,產量出乎何有忠的想像。
在地區並無人投入此一產業,何有忠說,種植香菇並非如一般人想像的簡單,是個耗時、費工的行業,以他密集栽培的方式,需要隨時注意翻轉太空包,避免香菇因沒有足夠生長空間,造成菌傘形狀的不美觀,進而影響賣相;加上香菇是隨時在生長的,故而香菇寮內就需要有人隨時巡邏,關注香菇生長情形。
從早年至今,大陸香菇相較於台灣本土生產的香菇,價格上是便宜許多的,因此數十年前,金門地區就曾發生一起民眾建造香菇寮,假意要在金門生產香菇,藉此取得產地證明,但卻是以低價的大陸香菇混充銷台的案件,因此何有忠起初來金要培育香菇,引起當地人的側目與懷疑,相關單位表示,確實有民眾向他們反映,因此他們對此也很重視。何有忠則說,在金門種香菇,尋求公部門都碰上軟釘子,或許就是與十多年前的那個案件有關吧。
現在何有忠的兩座香菇溫網室,平均每日的產量八十至一百公斤,乾燥後的香菇是八至十公斤左右。而市面上,金門地區的乾香菇價格約每公斤七百五十至八百元,且多是來自成本低大陸的香菇,但台灣乾香菇的價格,每公斤可到一千二百至一千四百元,因此所生產的香菇,都是以銷往台灣為主。
不僅有香菇寮,何有忠還搭建一座烘乾設備,經過乾燥後的香菇,香味四溢,令人垂涎。何有忠說,他是以電熱線的方式來烘乾,受熱平均,與台灣噴油及大陸燒材的乾燥方式不同。而將香菇乾燥後銷台,不只是價格好,體積也比新鮮香菇小多了。
對於何有忠跨海來金門投資栽培香菇,相關單位也相當樂見其成,並且表示,金門的農業不是只能有小麥與高粱而以,如果能夠有更為多元的農業型態,對地區而言是個好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