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免水小便斗文化局先用給你看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維智/綜合報導。
點閱率:2,363
  文化局如廁空間換裝,圖為專為節能設計的免水科技小便斗。(翁維智攝)

文化局如廁空間換裝,圖為專為節能設計的免水科技小便斗。(翁維智攝)

關懷地球,關懷下一代,為了永續我們的生活環境,為了留下金門每一滴可用水,最近,如何節水節能,成了公部門落實政府這項政策呼籲的顯學,但你知道嗎?噓噓也可以顧環保!這絕不是說笑,因為一項免沖水、免用電還可讓廁所免發臭的科技小便斗,正在顛覆傳統,也逐漸的讓人們見識到它的不可思議!
在缺水缺電的金門,這項獲美國綠色環保LEED公證多項加分標準的科技免水小便斗其實少有人知道,多年前,一位在台專賣綠能環保產品的金門人還鄉苦思推廣,但因這項徹底顛覆「尿尿必得沖水」的新思維,一般民眾根本不信道,所以,他的金門推廣大夢也只能草草收場!
還好,這情況最近稍有了轉變,這項被譽為21世紀環保與衛生雙重變革的科技產品終於贏得金門文化局的認可,率先在男廁安裝試用。文化局敢呼應這項變革,除了有美國許多公家機關、醫院,甚至南極的研究站、印度的泰姬瑪哈陵、英國倫敦希斯羅國際機場、土耳其伊斯坦堡川普塔、日本新幹線、中國北京首都機場、台灣遠雄企業金融中心、台北市政府這些大用戶可資背書,希望響應政府節水政策,為金門留下每一滴珍貴可用水更是主因。
負責文化局這項科技免水小便斗換裝工程的台北潤隆公司負責人唐東隆表示,免水科技小便斗在全球已有超過40萬顆的安裝案例,這意味著一年保護超過300萬棵樹和省下6000萬噸的水,而它更有免用電、美觀、易維護的特點,身為金門人,在推廣這項節水利器之餘,他也說,「用盡任何手段省下每一滴水是我此刻的心境」,抱持這樣的態度,他希望有機會能為這塊母親島善盡一份節能減碳的心力。
唐東隆同時指出,全球暖化加劇和氣候變遷已嚴重衝擊我們生活,不論缺水或多水,「水」儼然已經成為世界共通的難題,而根據世界地理雜誌統計,每個沖水式小便斗每年約使用40,000加侖(151,000公升)的水及污水處理,另自動化沖水器每年平均要用掉100,000瓦的電。
這問題的嚴重性,唐東隆打個比方,他說平均上一次廁所,傳統馬桶每次大約沖掉12至15公升的水,如果換算成5百毫升的杯子計算,約有24到30杯,政府大力提倡兩段式省水馬桶,大號的沖水量仍要9公升,小號的也約需4.5公升,這些使用成本還不包括抽水等電力費用。
免水科技小便斗的概念其實很簡單,唐東隆說,一般人小解後,尿液會往下流到便斗的濾芯,濾芯內有一層隔絕液,它的重量比較輕,因此尿液一下來它就會浮上去,把尿液以及氧化後的臭味封住,接著,尿液會因虹吸管原理排到污水管。再者,因水本身就是細菌的溫床,所以,免沖水除了不臭外也較衛生,還可省下清潔時間及水電費,可以說兼顧了環保、衛生與荷包!
「每天有這麼多人使用,不沖水哪受的了?」這項顛覆傳統的創新設計,最易引來這一類的質疑,再加上很多人對它只是一知半解,「只有用過了、經過了時間的驗證,才能見識到它真正的好處」,唐東隆說。
「一個沒有臭味及美觀的公共空間,再加上還能環保不用水電,花這個錢絕對值得!」對美學和節能概念頗有個人見地的文化局長呂坤和說,把文化局的如廁空間徹底「淨化」只是一個開始,他相信金門在推廣免水科技小便斗上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不過要公部門、要民眾徹底改變舊思維,一時之間恐怕不容易,不單是公部門,民眾在節水的概念上都需要再教育。
文化局在節水的宣導文宣就指出,「一個公共空間的小便斗平均每年要沖掉151,000公升的水,而你現在用的科技免水小便斗,一年省下的水量可供給2745人洗澡或是洗衣服863次。」
「這個數據可是經過科學驗證的,即便要重新改造時所費不貲,但若能吸引更多人對這項環保設計傾心,對守護金門水資源環境未嘗不是件好事。」您還沒體驗過嗎?趕緊跟上低碳環保的腳步,文化局希望這一處他們已開始用心打造的如廁空間,能帶給大家不一樣的全新感受。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