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寧鄉親研習七娘亭製作

金寧鄉樂齡學習中心舉辦七娘亭研習,鄉長陳成勇在老師傅的親自指導下動手來黏製七娘亭。(李金鎗攝)
金寧鄉樂齡學習中心昨日辦理一項「手工七娘亭」製作研習課程,邀請製作七娘亭師傅現場傳授工藝,參與的民眾自己動手來黏製七娘亭。金寧鄉長陳成勇期盼藉由傳統紙紮「七娘亭」製作體驗,讓民眾探索及瞭解金門民間傳統文化,希望能透過更多人的參與,將這項傳統延續下去。
每逢農曆七夕,家家戶戶中若有小孩,都會準備「七娘亭」來祭拜,此也成為金門地區特殊的祭祀文化。金寧鄉樂齡學習中心為了推廣這項傳統文化,利用週休假日舉辦了一場「手工七娘亭研習」活動,鄉長陳成勇和數十位地區民眾在老師傅的親自指導下,自己動手來黏製七娘亭。
據說,農曆七月初七,一般習以「七夕」稱之,相傳當晚為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之日,亦為民間信仰中「七娘媽」之生日。民眾習於當晚設「七娘壇」乙座,並準備油飯、胭脂花、香粉和針線等供品祭拜,以祈求孩童平安健康成長,並可以有如織女般靈巧的女紅手藝,因此七夕又有「乞巧節」之稱。
「七娘亭」為一種以竹編織及糊紙的傳統工藝,利用竹枝編出壇架模型,再以彩紙黏出五彩花壇,並以黏土做成七仙女頭部,裹以色紙摺成的天衣裝飾,四周黏上龍柱、門柱等裝飾,手工製作的七娘壇平均約需二、三小時才能製作完成,現在市面上亦有販售平面化,由於耗工費時,因此現在手工製作的已經逐漸式微,是一項需要致力保存推廣的傳統技藝。
昨日參與的民眾,於活動結束後,紛紛興奮的將製作完成的七娘亭帶回家,將可作為七夕祭祀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