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通中西樂理李國俊金大開講座無虛席

「金門博雅講座」昨日邀請國立中央大學退休教授李國俊演講,李國俊介紹金門的民俗、歌謠、音樂、戲劇的風華。(許加泰攝)
「金門博雅講座」昨日邀請國立中央大學退休教授李國俊,以「鄉音的呼喚││金門的歌謠、音樂與戲曲」為題向金門大學全場百餘位學生及鄉親,介紹金門的民俗、歌謠、音樂、戲劇的風華與演變。李國俊並親執「洞簫」和到場聆聽的「金門樂府」團員,共同演奏「南管譜」、「陽關曲」二首曲目,讓在場每個人隨著古樂,彷彿進入時空隧道,穿古越今,感受自己蕩氣回腸的故事。
金門大學從本學期開始推動的「金門博雅講座」課程,於每週五下午假該校綜合大樓五樓階梯教室舉行,講座群邀集了各領域學有專精的鄉籍俊彥,或對地方文獻具豐富研究成果之學者,到校與師生進行經驗分享與專業交流,並與年輕世代交流傳承;用以突顯金門文化、彰顯金門特色、團結金門力量,強化金門無形力量。
金大表示,本周五邀請到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李國俊主講,並且帶來許多五、六十年代的珍貴老照片。他指出,金門是華人地區保存傳統元素最多的地方,彌足珍貴,許多古老的元素│包括建築、音樂、戲曲及語言,都留存在這一方孤島上,保留了最珍貴的原樣。李國俊貫通中西樂理,信手拈來,與聽講的人分享戲曲的美妙,現場並親自吹簫,與「金門樂府」團員五人,在團長陳秀珠女士帶領下,同台演奏「南管譜」、「陽關曲」,讓星期五下午的金門大學充滿了南管美妙的樂音,餘音繞樑。
李國俊表示,「南管」基本演奏型態是由琵琶、洞簫、二絃及三絃四種樂器,加上拍板合奏出來的音樂,音調緩慢、沉靜而悠揚,他說,學南管就像在練「氣功」,可以訓練呼吸、吐納,他笑著說:「所以學南管的人,都比較長壽」,李國俊非常歡迎大家來學南管,藉著音樂,達到情感交流的目的,也能讓現代人身心靈的壓力,同時獲得釋放。
李國俊風趣的講課風格,吸引許多慕名而來的鄉親參與,加上選讀通識課程的同學,教室座無虛席。前往聽講的同學許心怡表示:「第一次接觸南管,能夠現場看到、聽到這麼美妙的樂音,真是太神奇了」。李國俊也希望同學如果有興趣可以組成社團,「金門樂府」的團員們可以指導他們,也歡迎大家前往「邱良功故居」前,聆聽樂團的演奏。
金大指出,李國俊從事古典文學、傳統戲曲、民間音樂研究多年,在大學執教三十年,指導博、碩士論文達一百餘篇。積極推展金門傳統藝術研究,曾主持「金門鼓吹樂保存傳習計畫」(傳藝中心)、「金門高甲戲調查研究計畫」(國科會)、「金門高甲戲傳習計畫」(傳藝中心)、「金門傳統藝術研討會計畫」(傳藝中心)等;並擔綱主持金門縣文化局委託辦理之「金門縣藝文長期發展計畫」。多次親自返鄉指導金沙國小、金沙國中南管團,並促成中正國小鼓吹樂團及金門樂府之成立,在台灣也召集鄉親成立「浯江南樂社」,推展古樂,維繫鄉情。任教中央大學二十多年期間,主動關懷該校金門學子,成立「中央大學金門校友會」,聯絡鄉誼,精進學業。所教育出來的學生,有感於李老師之身教與言教,畢業後投入社會,都能心懷師恩,展現卓越的工作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