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心戰播音雙姝42年後重回金門

42年前在金門廣播電台擔任播音員的田麗雲(右)和陳娟娟(左),重回當年工作的地方。(陳冠霖攝)
「親愛的共軍弟兄們,今天上午11點鐘,在金門料羅灣,有一艘漁船投奔自由……」,民國62年10月到63年10月,在塔后金門廣播電台擔任播音員的田麗雲和陳娟娟,常常播報的就是這些內容,她們離開這個工作崗位42年後,21日再度回到當年的工作地點,感觸良多。田麗雲說「彷彿昨日」,不過兩人還是懷念「當年那個金門」。
田麗雲和陳娟娟,兩位當年就讀桃園中學初高中的好同學,18歲剛畢業,因為大學沒考好,要躲到一個很遠的地方「好好念書」準備重考,當時看到中央日報上,國防部心戰總隊在招考「心戰播音員」,兩人對這個工作有興趣,加上金門「夠遠」,因此就參加考試,來到金門開啟「播音員」的生活。當時兩人的工作內容是負責播新聞和節目,分三班制、8小時一班,必須輪班,當年薪水比照中尉,3000多塊台幣,兩人說其實算蠻高的,當時山外一碗廣東粥2塊,2塊5毛可以看兩場電影。
兩人透露,當年金門廣播電台涵蓋範圍遍及大陸福建沿海,因此新聞官篩選新聞內容嚴格,自己只負責把新聞播好,「一個字都不能錯」,特別是「重要的字」,比如「中央」和「中共」絕對不能混淆;田麗雲就回想,當年在中央電台,曾經有人因為播錯一個字就被開除了。
田麗雲說,離開當年工作的金門廣播電台42年了,一直想回來看看,如今舊地重遊,「彷彿昨日」,她說廣播電台裡頭的隔間結構都沒有變,只是機器設備都撤掉以及牆壁重新油漆,她踏入當年的寢室,腦海中浮現自己在桌前念書的情景,田麗雲也感慨,40幾年時間過了,但現在的「局勢」和當年「截然不同」。
田麗雲回憶,當年和陳娟娟剛到金門下飛機,沒看到任何一個人,突然看到一隻狗,兩個人還興奮地大叫「哇有一隻狗」;當時的樹不像現在這麼多,都還只是樹苗,而且每一棵樹「都有人管」。田麗雲說,自己剛到金門第一次聽到砲擊聲,「嚇死了」,想說被砸中就完蛋,不過待久了就學會聽今天第一發砲彈「落在哪裡」,如果位置就遠,那就「可以出門」。
不過,田麗雲說,當年在金門廣播電台工作,不能亂跑,全廣播電台總共40個人,只有4個女生,所以她們「被保護得很好」,外出都必須要有男性軍官帶隊才能出去,她透露,曾經有人偷偷接受某老師的邀請出去吃飯,回來竟然被「判決槍斃」,不過她趕緊補充「當然是嚇唬人的」,就是要讓該當事人知道,真的不能亂跑,要乖乖守在廣播電台。
田麗雲回憶,當年走在街上,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播音員,因為當時播音員太少了,加上自己的軍服和字正腔圓的口音,甚至引起男生側目,當然也有阿兵哥追求,她說,當時有些同事回台灣後,和在金門認識的阿兵哥「繼續發展」,後來就結婚了。她爆料,自己的同事陳娟娟就是,陳娟娟解釋說,自己的先生當時是在馬山播音站服役,兩人在金門認識,回台灣後男方才對自己展開追求。
田麗雲說,當年自己來到金門時才18歲,高中剛畢業,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樣,而來到金門面對的都是國立大學的預官,因此和他們接觸過程中,讓自己「快速成長」,而在這樣的環境裡,讓她們學習快、成熟也快。田麗雲把在金門的一年當成自己人生中的「過渡期」,邊工作邊準備大學考試,甚至當時許多服役的預官還教自己功課,她回台灣後考上世新廣電系,一路做廣播、進中央電台,現在是「IC之音、竹科廣播」的台長,田麗雲說,自己一路做40幾年的廣播,「金門就是出發點」,影響深遠。
不過,42年後回到金門,看到金門改變這麼多,田麗雲也坦言自己「不太喜歡」,她說還是懷念「那個時代」,覺得那個時代非常美、步調慢,是很難描述的記憶,田麗雲說,那是「味道和光線留下的記憶」。
當年同樣在金門廣播電台工作1年的陳娟娟,回想起剛到金門時,自己模樣很青澀,她強調,當時是「秉持一顆愛國心」來到金門,因為自己和田麗雲兩人都是軍人家庭,因此父母對於她們隻身來到戰地金門工作,並不會太擔心。
陳娟娟回憶,當年剛到金門下飛機,就感覺到空氣中瀰漫一股「肅殺之氣」,她說,那就是一個「戰地的氛圍」,感覺「非常緊張」,根本沒有現在的歡樂之氣;她回憶,當年連要出去上個廁所,阿兵哥都要問口令,沒回答是不可能通過的。陳娟娟回憶,當年剛到金門時,「太湖正在挖」,當時整個太湖都是「滿坑滿谷的阿兵哥」,如今回來,金門已經變成觀光景點,氣氛完全不一樣。不過,和田麗雲一樣,陳娟娟坦言,自己還是比較喜歡「那個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