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滅鼠週即將開跑 防疫所籲農民一同防治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金沙報導。
點閱率:2,508

金門縣107年度滅鼠週訂於12月3日起開跑,由環保局、衛生局及動植物防疫所共同辦理滅鼠工作,為期至12月9日止。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備有滅鼠餌劑及捕鼠籠,籲請農友前往防疫所領取施用,以達滅鼠及防治恙蟲之最佳效果,若有疑問可電洽(082)336625、336626,林小姐。
為了解金門地區農田野鼠種類及鼠類體外寄生蟲狀態,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自105年起委由國立金門大學吳尹文助理教授調查。吳尹文博士為台灣大學昆蟲系博士,於90年在台大就讀博士班時已開始執行防檢局委辦之「金門地區鼠類及體外寄生蟲調查計畫」達十年,經過105-107年來這3年的調查結果,金門農田野鼠捕獲率由30.5%降至23.0%。主要鼠種為小黃腹鼠,其次為錢鼠,經外部型態判斷,目前無外來鼠種入侵;鼠類體外寄生蟲包括跳蚤、蜱類、蝨及恙蟲,主要以恙蟲感染維持70%左右為最高,民眾至農田野外須注意防範恙蟲叮咬。雖然捕獲率逐年降低,但防疫所仍然將滅鼠工作列為重點事項,並持續利用捕鼠籠及滅鼠餌劑進行滅鼠運動及防治作為。
有關坊間傳說捕鼠籠「捉過一次老鼠後就抓不到其他老鼠」。防疫所表示,最主要是因為住家鼠類數量少,抓到老鼠的機會就降低,民眾才會有此誤解;事實上並無此傳說的科學論證。防疫所也說明,經過在農田進行防治或調查皆重複使用捕鼠籠。若因為鼠類被捕後可能受傷流血或分泌警戒費洛蒙或錢鼠有濃厚的氣味,可將使用過的器具曝曬於陽光下一日或用水清洗即可再次使用。而抓到老鼠後,建議將老鼠置於烈陽下數小時,是最快速脫離痛苦的方法。或許覺得殘忍,但是較之其危害與傳播疾病的隱憂,滅鼠運動也有其必要性。
防疫所也指出,若於農田或人口聚集處使用殺鼠劑,應該在作物栽植前或初期放置,以發揮關鍵時期滅鼠效果,可將老鼠餌劑剝成碎塊狀,小量分散農田四周,減少用量;同時可將老鼠藥放置於兩邊開口之塑膠管、空罐,避免降雨及日曬造成老鼠藥崩解,降低老鼠取食機率,此不僅可延長老鼠藥在野外有效性,同時也避免其他動物誤食。而若看到鼠屍體應打包丟棄,以免影響環境衛生及避免其他肉食性動物取食造成二次中毒。人如誤食中毒時,應立即送醫急救並將誤食滅鼠餌劑及外包裝交與醫師,以利醫師能快速判斷進行後續醫療處理。

回頁首